June 22, 2013

  • 「痴心父母古來多」

    荷理活電影中的警察特工爸爸,在千辛萬苦的追尋下,撞毀了幾乎全部泊在街旁的汽車,也炸掉了幾間民居,甚至夷平了整片樹林整條村落,最後槍殺幾個死不足惜,惡貫滿盈的大賊恐怖份子,擁著救出魔掌自己的心肝寶貝,疾不忙安慰孩子說"It’s OK, It’s OK, “,慈父化身成為戰無不勝的大英雄,除了自己的孩子,別人的生命財產幸福置若罔聞。將自己和孩子的利益無限上綱,殺人放火就言之成理,別人的孩子賤如糞土,好在是電影橋段,但這般態度看多了就深入民心,如此作為親子的態度就絕不"OK"。愛惜兒女,親子教導就剛剛相反就是要孩子懂得除了関心自己,也要関心別人。為了自己,厚此薄彼,在所不計的犧牲其他人利益,絕對不是親子行為。

    何謂「親子」?不少人在「親子」的金鐘保護罩下理直氣壯,在"it’s OK"的大前題下無所不為,也蹤容孩子任意妄為,胡作非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親子。終日為口奔馳,或許是大部份時間忙於求名逐利的父母,在潛意識中為孩子的付出問心有愧,於是在有意無意間對孩子作出超乎需要的物質補償。於是按著自己的價值觀,讓孩子出入名車的士,司機接送,為孩子選用名牌貨,挑高級食肆,揀昂貴食材的給孩子享用。這些行為不是親子,其實是在在愛惜子女的幌子下不自覺的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又有人讓孩子在公衆塲所胡鬧喧嘩,視若無睹;鼓勵孩子放膽胡亂作決定但沒有輔導指引教育兒女遵守規矩尊重旁人,都不是親子而是放棄了為人父母作為指路明燈的天職。如果以為沒有時間煮飯就帶孩子上館子,由孩子按味喜好任由他們自由選擇適口的,又也許是對他們的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千依百順,溺愛呵護,都不是親子而是,適得其反,養成孩子任性的自我中心,自私自高的心態,只是痴心父母以為對孩子投其所好便是親子的一廂情願。

    在另一個極端,不少望子成龍的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張羅,癈寢忘餐,費盡心機。一心以為孩子入得名校,專心讀好書就會成材,造福社會。於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動腦筋,搞関係,也有不惜搬離祖居,遷到心儀的學校網地區居住,可謂用心良苦(香港教育失敗,那是別話,留待他日再討論),但那也不是親子。對孩子過度的呵䕶,斟茶遞水,唯恐服侍不周,一切打點妥當,飯來張口,錢來伸手,祖父母替孩子背書包,不是親子,只是向孩子灌輸了錯誤的生活態度。爭先恐後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學習班,剝削了他們自由摸索學習的興趣和時間,不只把孩子累透了,自己反成了怪獸父母,誰不知更製造了一批高智商,低EQ,死板呆滯的小大人,都不是親子的行為。溫室中不耐寒暑的小王子小公主自己不會剝果皮,也不知水滾是何物,更有把整包即食麵下窩的笑話。有人把自己童年未能擁有享受到的的遺憾都投射給子女作補償,不自覺的以為那就是體貼,愛惜和親子。大陸一孩政策加上香港近年來不育者衆,社會經濟壓力下,生孩子三思而行,更一個起一個止,孩子成了三代同堂的中心點,父母的唯一希望,爺嫲的竉兒,招呼為恐不及,當然得罪不起了。孩子錯了自然有人代為開脫,事事都可以是例外,天大的事情都有爹娘爺嫲撐腰。孩子在家至尊的地位,說了算數,不僅飯來張口,錢來伸手,一切予取予𢹂,小孩在扭曲的價值觀下和沒有尊卑的家庭概念下成長,從來不需要認真面對錯失競爭,也從未真正受過挫折,難怪當今父母陪見工代寫求職信的社會怪現象曾出不窮,也見怪不怪,白字連篇錯體文法的文字比比皆是,都是錯誤將溺愛縱容作為親子行動的後遺症。沒有體罰,傷害自尊心等等的新教育方式無疑有一定的理據,但無限上綱,盲從附和就成了製造小皇帝的溫床。么子么心肝,以往兒孫滿堂的大家庭中,長兄刻苦耐勞,辛勤學習成材,繼成父業。問題多就出在那個年紀小了一大截的么子,吃的是最好的,沒有捱過苦,也未受過挫折,一衆員工下人出入打躬作揖,恭敬從命為恐不及,手邊也有用不完的錢,亦有源源不絕的人情,誰不知狐假虎威,二世祖床頭金盡之時,就是黃金夢醒之際,也是重返真實世界之日。在耗盡父蔭老本之後,在垂老之年才真正接觸人情世故,一把年紀才學習做人之道,當然不"OK",更不是他的痴心父母所願意見到的。又有父母為了強化孩子的自信心青紅皂白是非不分的認同兒女的幼稚思維,更有孩子,年少無知,挑戰傳統突破父母年齡界限,尊卑不分,扭作一團的玩耍,沒上沒下,有愛無敬。美國人更破格的以父母名字當朋友相稱,且引以為榮。反之父母則對孩子的不敬以致叛逆行為,沒有禮貌的行徑,噤若寒蟬,未能直斥其非,美其名就是不傷害自尊心,但骨子裡,人人隨口而出"it’s OK"的口頭譂其實絕不"OK"。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商塲戰塲上指揮若定,運籌幃幄的商家巨賈,名臣將相,不少在家中稚子面前就化作軟泥一攤,任由擺佈。「癡心父母古來多,唯有親子難為了。」。有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皆因為父母做的一切和作出犧牲的出發點都是愛。在這個大前題下,一切的對或錯行動都應該得到尊重。不過話得說回來,「好心做壞事」「慈母多敗兒」又當然不是天下養兒育女者樂見的結果。如果以為愛就可以抹煞一切的不是,也可以塗抹一切因愛之名的過失,或者以愛的表面以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或以溺愛縱容作為對孩子忽略的彌補的話,那就不是親子,而自己只是淪為天下衆多痴心錯愛父母的其中一員。

    親子最基本當然就是無私和犧牲的愛,這和主耶穌的愛何其相似。沒有條件,不求回報,盡心盡性盡意也盡力,也包含了一定的犧牲精神。天下父母的痴心亦即是如此,躹躬盡瘁,死而後矣。也沒有要求回報,孩子健康長大成人,回饋社會,孝敬父母偉大養育之恩就是最好最窩心的回報。

    箴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申6:6-7「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但是單有愛子女之心並不足夠,因為真正的愛是無私的和外向的。如果痴心父母的愛就只著眼在自己子女身上,那就不是真正的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的親子就要將愛人如己的觀念灌輸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讓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正確的價值觀念,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來爭取,學會面對現實,在錯誤挫敗困難中學習成長,不亢不卑,謙和順服,忍耐自律,曉得溝通互助,関心同情,長幼有序,尊師重道,懂得愛己愛人,與人分享,從而建立自己的高尚的品格。

    所以管教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所有有責任心的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的犧牲也許就是放棄自己追逐名利的欲求,亦必需是放上一點點的時間。為口奔馳,疲於奔命的為人父母者,提議不妨將和孩子相處共度的時光看成是平日一般例行的預約(appointment)列入行事議程中,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在這樣說一個小故事,話說日理萬機名成利就的父親,天天夜歸,一天深夜,坐在睡眼惺忪的孩子床沿。孩子醒來見了父親,無厘頭的問父親他每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父親不為意隨口答了個數目,孩子含笑重入夢鄉。不料翌日,稚子無知,拿著他僅有的豬仔錢罄儲蓄來到父親跟前,聲言想盡傾所有買父親一點他寶貴的時間來陪他玩耍,父親無言以對,一把擁了小子入懷,泣不成聲。

    教養孩童始於幼時,要殷勤教訓,要無時無刻的談論,當行的道,他日就是到老也不會偏離。事情就好比樹的幼苗,他日成長的樹姿形態完全歸究於生長期間長年累月的環境因素。在孩童成長過程中,有若白紙一張,性格和能力,就直接從父母的教導榜樣而來。教養孩童,不能夠假手於人,也不能以金錢物質作代替品,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你最寶貴也是無法増添取代的時間。孩子的行為和品格,也受到平日環境接觸而受到影響,父母平日的循循善誘,諄諄訓誨,他日必定得到合理的回報。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如果你未能提供孩子學習時間,他們不會閒著原地踏歩,卻會退而求其次地向菲傭電視或其他人等求教。如果有一天你的寶貝孩子衝口而出說了一句髒話或是一句歷盡滄桑不合身分的老積話,不要引以為榮,反是一個警號你的親子時間未如理想。恨鐵不成鋼,拔苖助長不是可行的方法。有人想孩子學好英文,開口埋口便在口語中加入英語,以為如此便能訓練孩子說英語的能力,結果成了半中不英的港式語系。又有人以為如果讓孩子多親近說英語的菲傭便可以學好英語會話,結果孩子不日真的學得一口流利,不過是菲律賓口音的英語,欲罷不能,啼笑皆非。自古以來,嚴父慈母,男女有別。父母的天職各有不同,父親的職責是製定執行規條,而母親則是規矩下的避難所,專門負責撫育療傷。硏究發現在成長中的孩子嬰兒和父母有極多的眼神接觸,原來我們在成長過程當中無時無刻不停學習,從父母的眼神中找尋認可,以「try and error」的方式來找出當行的道。

    詩78:4, 7「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 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好叫他們仰望上帝,不忘記上帝的作為,惟要守他的命令。」

    所以要教養孩,使他走當行的道就先要自己反省檢討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古人有云:「有諸內,必行於外」、「病藏於內,証形於外」,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就衍生出不正常的行為,天天在孩子面前不正常的行為,孩子耳濡目染,便會在不知不覺間承受認同當中不正確的價值觀了。環看身邊的同學朋友,孩子長大後,克紹箕裘,繼承父業的著實不少,便是這個道理

    不少人投訴今日的孩子難以管教,一蟹不如一蟹,誰不知歸根硏底,原來自己才是那真正出問題的地方。「上樑不正下樑歪」,其身不正,錯誤的價值觀念,當然沒法教導孩子當行之道。以為自己相信的價值觀,如果未能身體力行,原因可能自己根本也沒有相信。孩子從我們身上得到的行事為人作為榜樣,身教就是教導兒女的最好方法。以身作則的身教,將神的恩典作為,自己在神𥚃的信靠順服,都給孩子作好榜樣,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將他們領到神的面前,給他們在有神的盼望和信心的生活中來成長。如果自己未能活出基督,單單每星期天送孩子上主日學到教會也不足以彌補日常生活中缺少了了的見證,到頭來又如何期望孩子可以在每日的行事為人上有基督的樣式呢?自己先領受神的教導,放在心上,晝夜思想,然後在行為中反映出來,以主耶穌為榜樣,作為自己時刻的警醒,也在任何時候教導孩子遵守,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明白神的話。

    「痴心父母古來多」,撫心自問,自己又何嘗不是前言中的痴心父母。要真正的親子,教導子女當行的道,其實是對每一個痴心父母最嚴肅的挑戰。先做好自己的本份,再檢討自己的價值觀,行為和與神的関係,更是每一個基督徒父母靈命上的掙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成長方向,才可以達到愛神愛人的親子目的。孩子是神賜的恩典,也是一件祂送給痴心父母一件最珍貴的禮物,亦是祂交託給我們一個最重要的責任。溺愛縱容不是親子而是暴殄天物,在神𥚃面管教誘導才是正途。真正親子的痴心父母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而換取的不是一般望子成龍所期盼的功名利祿而是孩子的尊重敬愛,也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帆風順平步青雲而是在鼓勵中的艱苦𡚒鬥。套用已故黃作牧師一句誨人不倦的說話「經常到教會聚會,在教會長大的孩子,壞極有限;不肯去教會聚會的,離開教會的,好極有限。」。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的痴心父母,在盡心竭力的親子之餘,最明智就是讓孩子在教會的環境中成長,在管教孩童當行的道上,找著一個竭息的空間。

    陳慧忠 22.6.2013 

Comments (2)

  • 陳醫生, 你的畫栩栩如生, 每一張都溶化你對生命的熱愛與情感, 令人憧憬美麗人生。

  • @brandalo2002 - 

    Brandalo 你好,多謝你的誇獎讚賞。一直不斷嚐試不同風格的畫作,創作的過程樂在其中,不過也有不少未如理想的地方和敗筆,希望可以再有改善和進步。目前正在將一部分製作畫冊,取名「病榻上的彩虹」,成書之後可以送你一冊嗎?
    陳慧忠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