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5, 2013

  • 「念親恩」讀經有感隨筆

     

     提前5:4「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科技進歩,人的壽數加添,老人是社會的問題。老人院輪候經年,不少老人仍要辛勤工作來糊口,也有老人終日流連於商場公園,打發餘生,臥病被遺棄在醫院,他們的親人兒女在那裡?無疑每個人都有個人追求的生活目標和方式,花在孩子兒女身上的時間和精神就往往比花在年老的父母身上的就不成比例。不少老人行為心智上和小孩沒有分別,不過他們就只是一些雞皮鶴髪,麻煩頑固執著的小朋友。行孝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金錢時間和生活方式,試問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也曾經為我們付出他們的所有,今天回報親恩為甚麼有困難?
     
     想起小時候讀白居易的「燕詩」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虫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叟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聲呼不歸郤入空巢裡啁啾絡夜北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正好描繪了父母當天撫養我們成人的情境心態,今天反哺養育之恩,不只是為人子女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報答親恩,在神面前更是可悅納的。
     
    陳慧忠 16.8.2013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