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6, 2013
-
老來可喜,何喜之有?
「老來可喜,何喜之有?」基督教銘恩堂粉嶺堂
引子
執筆之時,已是乍暖還寒的三月天,潤物細無聲的綿綿春雨,又綠了的瑟縮了整個冬天園中的萬物。細看光禿禿的枝頭鑽出嫩芽,小草散發初春的芬芳,天父已悄悄地在大自然中重新注入生命力,蟄伏沉寂的生命再次滋長,大地生氣㪍㪍。一下不留神,露台的杜鵑早以盛放,路旁的木綿樹己下盡焦黃的枯葉,如今抬頭但見紅花枝頭春意鬧,正和側邊的幾棵的粉紅粉白的宮粉羊蹄甲在爭姸鬥麗,空氣中彌漫早春甜甜的芳香,為灰暗的清晨迷矇帶出無窮的生機。年終的冬天就像人生的老年,老來可喜的竅門就在乎能否在年華老去的人生中看得透並感受到來臨中早春的美好。

有人把老年分成幾個階段,在長壽又健壯的香港人中,75至85才可以算老,而65至75只為初老,其時一般身體機能尚可,活動自如,腦筋靈活,智慧與美貌並重,是所謂老年人的黃金歳月;在85後才是真正的老老,其時機能開始衰退,行動有限制,基本生活也逐漸需要旁人協助。和在座各位相比,論年紀我最小,在老年的排行榜上,甚至未夠資格滔陪末席;論資歷我最淺,也未有資格談老來可喜這個題目。但在2010年初,竟然發現患上骨髓癌並誘發了極嚴重又無藥可治的心臟病。在重病和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下,身體機能由一個年輕力壯無所不能的醫生一下子衰敗到有若一個老年人的軀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切平日理所當然的舉手投足突然變成難若登天的不可能。近日網上流傳的一首打油詩,論盡步入老年的一些麻煩和心態,八九在旦夕間浮現,現在送給大家以博一笑。「一晚通宵唔捱得,兩腳冇力唔行得,三粒薬丸唔少得,四篤夜尿唔忍得,五更醒咗唔瞓得,六種骨痛唔少得,七樣凍品唔受得,八卦小氣唔激得,九屎垃圾唔捨得,十分鐘後唔記得。」。正所謂「未到八十六,唔好笑人手指曲」,雖然行醫三十年,看過不少老人家,好像非常了解他們的感受,直至到自己切身處地,才真正領略到老人的心態和他們好像不可理喻的固執和擔憂。
箴20:29「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 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
由青春少艾的日子,冰肌玉膚,到風燭殘年的歳月,雞皮鶴髪;由年幼到年老,都是自然的定律,生死病死更是人生沒法逃避的現實。人生有若一場盛宴,前菜主食甜品,一應俱存,每個人都有資格來品嚐,但是用甚麼心態來品嚐面對因人而異。常言「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的人對人生有不同的態度。有人豁達開通,享受每道菜的用料味道和廚師的心思,也有人固執俱泥,厭尖聲悶,不惜雞旦裡挑骨頭,自己吃得既不痛快,又不過癮,有彈無讚,更影響旁人的胃口;有人飢不擇食,亦有人精挑細選,淺嚐細嚼;有人留前鬥後,也有人甜品未上便急急call車離席,打道回府。但無論如何,生命是神的賜予,須則濟遇各有不同,恩賜崗位也有分別,但都是在神的掌管中,也是神奇妙的作為;而壽數體力健康都是公平的,選擇用那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不同階段,用感激或是貪得無厭的心態來領受生老病死的不變命運就是個人的抉擇了。
詩篇 71:17-18「上帝啊,自我年幼時,你就教訓我;直到如今,我傳揚你奇妙的作為。上帝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
但話雖說回來,眼看體質日漸衰敗,機能衰退,昨日的可以成為今日的不可能。腰間手臂下的贅肉,下垂的肌膚,僅餘的白髪青絲,如何擺佈也蓋不住日漸增添的禿頭面積;眼角的魚尾紋,擴散到不應該的地方;沈腰潘鬢,眼前人矇朧一片,腦筋更搞不清新聞中混淆視聽的是非誰孰。昔日亭亭玉立,風姿綽約,或是玉樹臨風,意氣風發的照片中人,如今只能說句往事只能回味;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雄籌壯志,如今只剩下「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一般無奈。如斯光境,老態龍鍾,麻煩論盡,敢問句「老來可喜!」,何喜之有?

生命尚存和緬懷過去的可喜
老來可喜的其中一樣最可喜的是有生命,在有生之年能夠有生命步入老年其實已經是無尚的祝福,其間與其意尤未盡的投訴人生苦樂參半,曾經滄海,不如就用感恩的心來回顧年來的福樂。「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 (傳3:10,13)人生的苦與樂其實都是神的旨意,也是祂的恩惠,就有若半杯子的水,看成人生的杯子是半滿抑或是半空,適隨尊便,老來是否可喜也就是在乎感恩的人生觀。
人是奇怪的動物,苦樂在記憶中自動篩選,去蕪存菁,昨天的苦楚慢慢淡忘,而苦中作樂的情境反而會歷歷在目,當年在倫敦異邦深造,人生路不熟,阮囊羞澀,飢寒交逼中和妻兒相宿相棲於斗室之中,當時徬徨之心態已不復清淅,但初嚐超巿到期牛扒的美味和宿舍單調的伙食,週末平遊郊區看歌劇,想法子到唐人街吃叉鵝飯洗鄉愁,應付考院試的古惑招數,等等的苦中作樂溫馨小片段卻是記憶猶新。在翻閱舊相片,整理舊文件書信間,如果能有老伴老友,聚首閒話當年,緬懷過去的「好日子」,互相重溫昔日的「幸福」,不斷幸福,是人生老來可喜的一大樂事。
老驥伏櫪,老當益壯,有智慧的可喜
賽40:30-31「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 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 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 他們奔跑卻不困倦, 行走卻不疲乏。」
其實剛才贅述從肉體的角度來看老年實在是有點不盡不實,也只是從人慣常的心態來想當然。人生在世怱怱數十寒暑,年輕時有青春有熱情,有云青春無限,有的是好像無窮的精力,無盡的時日,無畏的精神,也可以說是對有限的無知,初生之犢不畏虎,敢於嘗試面對失敗,有夢想卻沒有資源;到年事漸長,從青澀中慢慢的成熟,從往日的想當然到面對現實,不難領略到「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 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體力日漸衰退,生命原來有盡時,勇往直前亦不一定會成功。進入倒數,雖然拿得起,放得下卻輸不起,有了資源卻失了夢想。金錢和夢想好比錢幣的兩面,看到正面卻忽略了背面。年青人的體力沖勁固然令老年人欣羨不已,但使用在在錯誤方向的蠻力是徒然的事倍功半。反之武林高手的絕招就是借力打力,四両撥千斤,老年人閱歷深,處事深思熟慮,沉實穩重,高手過招,管他力拔山河氣蓋世,一於沉著應戰,尋找漏洞,到適當時機,當對手招式用老,一記順水推舟,便殺他一個措手不及,腳底朝天。曉得等候倚靠神的必定如鷹的展翅上騰,重新得力;唯有尋求耶和華的,是智慧的開端,也是甚麼都不缺,衪是在人生路上所有好處的源頭,也是人的有限生命的唯一出路。難怪聖經提醒我們「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 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 詩34:10。
箴31:30「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 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
身體好比是掛在衣架的衣服,如何穿得得體,當然要下工夫。錦衣華服有若青春少艾,穿在身上固然耀眼生輝,顧盼自豪,但更重要的更是衣者的品格。穿著了一生雞皮鶴髪的臭皮囊,款式當然不再時尚,更有點殘舊褪色,但小心保養,穿著大方自然,其實也可以賞心悅目,絕不遜色於華衣美服,加上澤心仁厚的品格,慷慨寬宏大量的修養,睿智豁達的內涵,加上愛神愛人的心志,談吐得體,更可以令人如沐春風。反觀有年過半百的城中名人,愛穿不合身份的潮流衣飾,以圖留住消逝了的光輝歳月,更不斷美白整容坦胸露臂,沒有自知之明的和青春少艾爭一日之長短,就令人有衣不稱身的感覺,就是本末倒置了衣飾和衣者的關係。衣服的功用在乎蔽體,人本身的內涵才是重點,在逐漸衰敗的外表動心思和青春無敵的後起之秀比併,與其獻醜,不如藏拙,將精力傾注在內涵的修養反而來得實際。同樣道理,惜心保養身體實在無可厚非,但如果無所不用其極的保養以圖留住表面的青春而忽視了和神的關係,也是刻舟求劍的本末倒置。
詩92:13-14 「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上帝的院裏。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喜歡品紅的朋友就會明白佳釀往往來自老葡萄樹(old vine),口感味道典雅複雜雋永,令產量有限的老樹不只矜貴,釀成的美酒往往價值不菲,深得飲家的青睞。就好比人的成長,十年寒窗苦讀,資料逐漸整理成為知識,加上歳月中的挫折失敗,且添上人生豐富的經驗閱歷,知識漸漸淨化成為智慧,纍積的智慧經過時日的洗煉沈澱結晶成為不可多得精煉的人生哲學。如果和神同行多年就更能夠就藉著祂慈愛和信實的經歷建立對前路的信心。雖然無可避免的當年華老去,體衰力弱也隨之而來,但仍能發青結出好果子,只要是種在好土中,那就是栽種於耶和華的園中,吸收祂屬靈的營養,在屬靈的生命中,果實纍纍。少壯獅子,年青力壯也有衰敗的一天,但倚靠神,敬畏祂,順服祂的人卻是永不衰敗,只有愈發茁壯成長。
有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體衰力弱中的老年人也可以按有限能力,孜孜不倦的為主作工,體現神在自己人生中的計劃,帶著盼望漫步走向永生上帝的天家,但沿途都不忘忙裡偷閒,隨遇之安,閒逸優悠的細意欣賞神奇妙創造的天地萬物,直到日期滿足。

以退為進的可喜
有人說人到中年萬事哀,更有人加一把咀說成人到中年萬事煩,人到中年萬事忙,人到中年萬事憂,及至人到老年萬事皆休,好像從高峯回落致平淡之後的休止符。但積極樂觀的卻說人到老年,「萬事無如退步休」。
步入老年,逐漸體衰力弱是不爭的事實,任你如何小心保養,用那種妙方驅寒進補,功效事倍功半,顧得頭來腳反筋,生命進入倒數往往令人不安,無所適從。人到中年所提的忙哀憂更是力不從心,自顧不暇。但請看唐的布袋和尚的給那些以為「人到老年萬事休」的苦海衆生的一記當頭棒喝,詩云「手把青秧插在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明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人人都好比在田中辛勞彎腰插秧的農夫,辛勤度日,大部分的人都著眼於自己勞苦的成果,眼見整整齊齊的一片秧田,心中快慰莫明,東歪西倒的若有所失,但又有多少人在插秧的過程中謙卑的低頭留意水中天空的倒影,世界之大,古今之奇,人之渺小有若滄海一粟,如果一片眼前稻田就佔據了心中的所有空間未免心胸太狹隘了,反為用清明平和的心境來看世間萬事才是智慧,思考水中倒影中的天外有天,不只是侷限於手能觸摸的禾田,人才能看清世界和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在禾田中插秧,看似一步一步的後退到田邊的終點但,其實不是完結而是卻是慢慢接近完成工作目標,進入享受成果餘暇的時光。
在煩囂的世情中,生活一切從燦爛漸趨平淡,功名利祿也歸於淡泊,人生的各樣需要也慢慢化煩為簡。笑言曾肩負「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當步入老年時其實更有潛質可以「忍一時之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再下去可說成「人生七十古稀」而八十則可以反老還童,回復稚子簡樣純真的心境,不問世事。其實「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到中年那些忙煩哀憂,都可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口奔馳,無可奈何的結果,但如今已人到老年,早已淡出江湖,又何必「身在曹營心在漢」,念念不忘當今江湖中的明爭喑鬥,或是終日上網查閱金魚缸中飄忽的股價呢?
有閒的可喜
有閑是老來可喜的一個重要元素。常言「人閒心不閒」,要享受老年的楽趣,老人要做到「人閒心又閒」的化境。宋程顥 [偶成]「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點出了從容有閒之道,可惜我們往往在營營苟苟的繁囂中坐失良機。詩人描述當人生有閑,處處從容不逼,就可以有閒觀察到春去秋來,四時更替的秩序和萬之生生不息,而人亦好比上天創造鳥獸蟲魚一般,各有規律亦自有其存在意義。雖然在瞬息萬變,趨炎附勢的險惡世途中,作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主見,隨遇而安,更不應該隨波逐流,埋沒自我和良知。我曾為寒舍取名「慧閑雅舍」,慧意指智慧,做人有智慧才能明理通達,但更要有閑才能享受智慧帶來的好處,有智慧加上有閑暇人才能雅,不落俗套。有閒人才能夠融入大自然中,細細體味到神奧妙的創造,人生中環環相扣的巧妙佈局,就更能領略到神在我們生命中奇妙的計劃安排。只有明白了在神手中的人生的目標,一切的前塵往事,勞苦愁煩就變得有意思,面對苦難疾病也能釋懷了。
豁達的可喜
有人悲觀的說老人是「三等」巿民,天天無所事事的「等食等睡等死」,實在是誤解了人生的負氣話,如果老年的實況確實如此,那樣的生命實在生不如死。其實老年人有閒的時日,只要能豁達自省,老來原來可以是何其多姿多釆的可喜。
很喜歡周敦儒的一首詞「老來可喜」,著妻子抄了一遍放在案頭,時刻細味。
「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物外,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免被花迷,不為酒困,到處惺惺地。飽來覓睡,睡起逢場作戲。休說古往今來,乃翁心裡,沒許多般事。也不蘄仙不佞佛,不學悽悽孔子。懶共賢爭,從教他笑,如此只如此。雜劇打了,戲衫脫與獃底。」
老年人閱歷多,人生經驗豐富,冷眼旁觀,洞悉世情,心內身外的動靜,一瞄便心中有數,太陽底下無新事,管你是新瓶舊酒抑或是新酒舊瓶都難逃法眼。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甚麼風雨未遭遇過;假情假意,真戲假做,假戲真做,有甚麼風浪未經歷過。吃過虧學會精,受過怨屈就學會靈巧,憶苦思甜,毋忘在野;如今一把年紀,修得一身「靈巧像蛇,純良如鴿子」的武藝手段。看破紅塵,修成正果,海量汪涵,不只拿得起,更放得下,有甚麼怨懟會吞不落更不哼一聲,任何恨海愁山也挼得碎,逆來順受而可以若無其事。
不單是人生百態,在人生的上半場世上的美物也早已品嚐得七八,在下半塲人生的愫求漸歸於平靜淡泊,胸懷不在乎天長地,只在乎曾經擁有的豁達,不再執着。二十一世紀,科技突飛猛進,出品日新月異,不可能的成為匪夷所思的可能,老年人要與時並進當然鞭長莫及。但在進步的過程中無可奈何的淘汰了不少昔日的好東西,老年人年青時飽嚐的郊外未經過基因改造的蕃茄蔬果生菜,如今已絕跡的野生黃花魚,沒有味精的大牌檔小炒,後生細仔只能望門輕嘆,徒呼荷荷,只有望梅止渴的份兒。既然已經一早嚐遍82年波爾多的佳釀,如今又何須俱泥今餐食乜餸或是酒微菜薄有失面子,反而老妻用心煲的一碗下火粥來得更窩心。美色當前,泰然自若,用心欣賞,樂而不淫,坐懷不亂,發乎情,止於禮,心如止水,反而沒有年青人正襟危坐,承惶承恐般的不自在。
閑暇的生活沒有時間表,吃飽可以倒頭便睡,更可以隨心所欲的睡到日上三竿,再來個呼友喚友的逢場作戲,好動的攻打四方城,唱其大戲,或是遊山玩水,好靜的也可以率性而為學電腦,寫畫學書法,或參加校外進修,醫院教會義工,適隨尊便。一切可有可無的隨緣,絕不勉強,毋庸執著。習慣早睡早起的可選擇晨運飲早茶,享受清早寧靜的街道一洗昨夜鉛華後的晨光第一線和大地在我腳下任我獨行的雅趣,晨曦中漫步山花間,領受受朝露欲滴的美好大自然。
常言「人到無求品自高」,礙於面子的飲宴應酬如今一蓋謝絕,不咬弦者也謝絕探訪,遇上故人知音,倒履相迎。緣來緣盡,「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乾脆利落的飄逸,沒有包袱。閒來種豆南山下,知己可以把酒話桑麻以至風花雪月的天南地北,閒話家常,緬懷舊事間卻刻意迴避昔日的江湖恩怨,政治金股更是避而不談,不容名利銅臭污染清幽雅淡的心田。有若辛棄疾在西江月中「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遊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般的優遊自在。在這把年紀,名利金錢於人有若浮雲,知足常樂,當然毋須再在名利塲中爭先恐後,更不必在云云眾生中爭風吃醋,爭權奪利。那管人人在背後閒言閒語指手劃腳仍然我行我素的不為所動。也不會在道學之士的規條下墨守成規,或各種藩籬中戚戚不安。而基督徒當然更不會迷信的祈仙指點迷津或拜佛求福,因為我們已經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福傷主耶穌基督了。到了人生的最後,就好像一台戲的曲終人散落幕後,瀟灑的脫下今生的戲服,瀟然引退,回歸到天父的榮耀𥚃,不帶走一片雲彩。
如果老年能有如斯的豁達,就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生命的闊度,在其間任意奔馳,痛快非常;而不由自主生命的長度就完全交託在一直保守我們的天父的手裡,平安可喜的領受祂的安排

看透苦難,苦中嚐甘的可喜
希12:6「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 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約16: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當人在年輕力壯的安樂中可能未能夠真正看得到神的計劃,明白神的話語,反而在暮年老,身處無法逃避的憂患之時,在痛苦才可以用謙卑敬畏的態度來看透聖經的說話,苦難才是那真正的轉機。人需要了解人在創造主手𥚃有若是一塊陶匠手中的黏土,塑造燒烤烘焙的過程不最重要,器皿本身有多貴重也不是重點,但成為神手中一件有用的器皿才是關鍵。如果能在老年的苦難中得管教,明白苦難的意義,因而蒙恩得救,在有生之年,未有將永生之道失諸交臂,虛度人生,老來不只可喜,更是可喜可賀。
樂知天命,懂得活在常下的可喜
詩90: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 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傳12:1「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當臥病在牀,或是當年華老去,垂垂老矣,體力不繼,風光不再之際,就會明白到原來有些事情真的是會力不從心,萬事也盡不是理所當然。雖說行樂及時,當在有能力的時候,要為將來的日子籌算。在最好的時光中紀念服侍主,能得的福樂會永不言悔,無以尚之。
老來其中的可喜,就是能夠在一把年紀,生命進入倒數的階段時,不再為昔日的青春不再和逝去的光輝而遺憾,或是為昨天的未盡如人願而耿耿於懷;而可以盡量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的生命氣息,享受每一點逐漸在消逝中的能力健康,珍重每一個相聚分享愛的時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為主作工,為祂多救一個靈魂,把握每一個積攢在天財寶的機會,更擁抱著堅定的信心和盼望來迎接每一個明天的的生活態度。
懂得倚靠交託的可喜
詩37:25「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 」
在老年人的歲月中,苦難和病痛,有若影形之不離。妻離子散,好友老伴一個一個比自己先走一步,刻骨銘心的傷痛,午夜夢迴形單影隻的孤寂,亂七八糟的生活,一樣比一樣消磨。這些困苦在人的角度有若圖案精美的波斯地氈的背面,人不應否定傷痛,但應將短淺的目的目光放遠至神的角度,用信心來領略這些亂七八糟的缐頭背後必有神美意的圖案,我們未必需要理解每一根線的來龍去脈,但只憑著信心順服來領受神的計劃,「既來之,則安之」,知道「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羅馬8:28)。
回想患病至今已有三年時間,從最初好像一無缺欠的豐盛生命健康身體,一下子變成百孔千瘡疲乏不堪的體魄,其間經驗過神在危急存亡之秋的援手,令幾乎無法診斷的致命悪疾得到診治,不獨可以享受與祂𢹂手漫步經過死蔭幽谷的陰霾,更經歷了祂神蹟的醫治和保守,如今不只差不多完全恢復早前的健康,更在祂不離不棄的眷顧下,品嚐祂的慈愛和信實,為祂作見證,令已經豐盛的生命比昔日更豐盛。同樣,詩人大衞閱人無數,身經百戰,更是終生與神同行。「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 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詩34:10),這是在他年老時的見證,肺腑之言,充滿對前景堅定的信心。就是如此,老年人在主裡的經歷,隨著時光的流逝也是一樣「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林後4:16)能夠時刻像在病榻上的信靠順服,將自己的生命交付在慈愛的天父手中,內心一天新似一天,平安度日,就是最可喜的老年。
面對到跨越死亡的可喜
老來連無可避免最後的死亡,也是可喜?請聽我細細道來。
先說一個小故事。在荊棘滿途的人生路上絡繹不絕,人人都背負著自己或長或短的十字架,艱苦奮鬥,一步一步的步向永生的天堂。當中有人咬緊牙關,歩步為營,不付出又血又汗的代價,甘心背著沉重的十架上路。但亦有人暗喑心有不甘,看著旁人的十字架而埋怨自己肩頭上的十字架好像又長又大,心想神對待自己未有公平。於是趁著四下無人,偷偷把十架私下鋸短。擔子輕省了,路上步履輕盈,心中暗喜。好不容易走到路的盡頭,那𥚃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通道,對面就是盼望中有永生安樂的天家,在那裡有著一切的美善與光明,更有親愛的家人和慈愛的天父,天使頌讚的天籟之聲不絕於耳,那𥚃和勞苦愁煩,烏煙瘴氣的人間荊途只有一段小小的鴻溝相隔。小心看看,原來面前竟然沒有任何橋樑可供跨渡。再小心細看下,原來每個人一生背負那個十字架,就是神預備給每個人在這個時侯個別使用的過渡的工具。自己原來十字架的長度,恰到好處就相等於自己面前鴻溝的闊度。那私下逃避背負十架的辛勞,貪安逸樂之輩,至此的心情,我想交給大家去想像一下了。
雅1: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 主 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老來可喜,就喜在那「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提後4:7-8a)人生在世所矜誇轉眼成空的勞苦愁煩己經歷八九,肩負沉重十架的荊棘之途已差不多走盡,如今所盼望的就是在主懷中那榮耀的冠冕;此情此境,好比十年寒窗苦讀,考取功名後,放榜前的雀躍,也有若十月懷胎,待產中的喜悅;在盼望中一歩一步走向人生的終結。
最後要面對的死亡究竟是甚麼?一個不完美生命的結束,一段勞苦愁煩擔負重擔的人生的完結,也是在千百般的罪惡誘惑中掙扎的告終,同時也是一個階段,一個跨越生命的的門檻,另一個開始,原來也是可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完結原來就是另一個的開頭,一個生命的結束就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休止符後,翻開人生的另一篇,隨即開始第二樂章。人死是否如燈滅,一了百了?請看看有生命的種子。人的生命好比種子,落在泥土中,腐朽之後才是真正榮耀生命的開始,種子存在的理由也可以說是為腐朽後的生命作預備。真正有生命的種子期待落入土中再結出果子;真正有生命的人生有主耶穌基督,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其實也一樣是為將來永恆的生命作準備,也是期盼將來榮耀的生命。
結語
老來可喜,何喜之有?人生永遠苦樂參半,悲歡離合更是平常,也是相對。有悲才有喜,有今天的離開才有可以有明天的重逢,今日的分離是為明日的相聚作準備。原來要喜就要有悲;有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有曾經滄海的傷痛才能更領略安靜淡泊的喜樂;在衰敗的體質中才能珍惜僅存的能力,在失去的健康中更能感謝神在數十年間的保守。原來老來可喜,要悲要喜來自自己對人生的取態。老來可喜的喜來自從歷遍人間中看透人生的虛空,明白到人的渺少有限,感受到神奇妙的作為,認識祂並且帶著感激順服接受祂為自己的命運安排計劃中,認清楚在有生之年的人生目標。如果有幸同時擁有老伴、老健、老本、老友,長伴左右,如此百中無一的老年,乎復何求,當然是一等一的老來可喜。但如果缺少那一兩樣,當明白也是遲早必然的定律,其實一樣也可以是老來可喜,問題就在乎如何來面對那不完美。如果能夠用「除卻神仙與富貴,此生原不算蹉跎」瀟灑的態度來回應,老來也不能不可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一方面帶著感恩的心認老,接受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自然定律,不執着俱泥,固執守舊;在另一方面卻長保赤子之心的不服老,老而彌堅且老當益壯,老驥伏櫪的積極的活到老學到老。從容豁達,沒有包袱更沒有壓力,對人處事更通透圓潤,對萬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處之泰然,面對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世情,以退為進,化繁為簡,運用經年累積的人生閱歷和智慧,自求多福。逢場作戲,扶腋後進,多結果子。有閒的享受餘暉,在緬懷昔日的豐盛中尤然自得,在重溫逝去的情懷中盼望等候主懷中的安靜。
年過八十亦師亦友的中學英文老師,才氣橫溢,讀了上文,加上她的領會和人生經驗,寫了一首詩來回應,區區不才,獲益良多之餘,一時技癢,大膽稍加上自己少少的刪改,其實是我第一次沾手古詩,不成章法,成詩「晚照」,聊以自娛,如蒙不棄,在此借花敬佛,和大家分享。「晚照」 改編自司徒慧嫻女士「有為」年老力衰無從免,如何容我享餘年。未肯順命無可為,反若松柏老彌堅。酒舊始能成佳釀,老馬識途步不偏;樹老枝繁為庇蔭,子牙八十始展才。朝陽璀璨耀人目,晚照絢爛霞滿山;花嬌枝嫩惹蝶羨,霜葉紅於二月花。莫恨夕陽有限好,餘暉猶勝日中天。人生至此,細味五味紛陳的人生百態,人生漸趨淡泊,性格的稜角早已磨平,㘣潤通透,白𥚃透紅,好像鑑賞家拿捏在掌心中賞玩的一塊溫潤的古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令人愛不釋手。年少氣盛的霸氣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衝動,慢慢淨化為一泓清洌的泉水,清幽而恬靜,偶爾悄悄落在池中的枯葉,牽起的小小漣漪稍迅即逝,頑童投在水中的石子也沒有揭起牽然大波,沒有水中後,回頭也不著一絲的痕跡。倒映處總是儷影雙雙或是雅淡的粉牆黛瓦,又也許是穿越枝頭耀眼的晨光和四野無人的暮色滄茫,盡都是回應著人間的美好。老來可喜,詩中結語的霜葉猶勝二月花,便是此意。人生至此,細味五味紛陳的人生百態,人生漸趨淡泊,性格的稜角早已磨平,㘣潤通透,白𥚃透紅,好像鑑賞家拿捏在掌心中賞玩的一塊溫潤的古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令人愛不釋手。年少氣盛的霸氣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衝動,慢慢淨化為一泓清洌的泉水,清幽而恬靜,偶爾悄悄落在池中的枯葉,牽起的小小漣漪稍迅即逝,頑童投在水中的石子也沒有揭起牽然大波,沒有水中後,回頭也不著一絲的痕跡。倒映處總是儷影雙雙或是雅淡的粉牆黛瓦,又也許是穿越枝頭耀眼的晨光和四野無人的暮色滄茫,盡都是回應著人間的美好。老來可喜,便是此意。
陳慧忠 9.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