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新生會見證聚會
雖然今天並非第一次接觸在服刑中的朋友,但是卻我第一次進入這個政府部門。以前這個部門統稱「監獄處」,現今改稱「懲教處」,但我卻偏愛英文「Correctional Service」,因為強調了「Correction」改正。改正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份。Trial and Error,嘗試,失敗再嘗試,犯錯後孜孜不倦的改正乃是成功之母。那天我有閒觀察一隻螞蟻在雨後的露台上趕路,遇上我的踏在地上的腳,它猶疑了一下,便向左走,料不到我另一隻腳就擱在那裡,唯有再接再勵,試了幾次,攀山涉水,排除萬難,終於找到出路。小學時做錯了算術題,最討厭老師要求改正,以為知道錯了甚麼便萬事皆休,因為知錯容易,但改正就要下一番苦功。但日後才領略老師的一番苦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改了小錯,才能避開大錯,原來知錯要能改才是真締,印象才深刻,對日後自己的成長,獲益良多。
無從置議,今天坐在這裡的朋友,大部份都是在受著法律的懲處,因為在某一方面觸犯了我們社會上的普遍認為是一些所謂罪而在償還某形式的債。但在這裡不妨思考一下甚麼才算是犯罪?小時候趁媽媽不在家偷吃了糖果礶裡的一塊朱古力,抑或四野無人時在路旁撒了泡尿,又或者是拾遺不報,劫了銀行呢?究竟我們應該用甚麼作標準作為罪的定義?而犯了罪又該如何懲處才算是公平呢?媽媽似笑非笑輕輕打了小手一下作為對那小小的不老實作為懲戒,抑或送官究治才是正途呢?記得在那個星期天早上,教會的私家斜路旁一如既往泊滿了主日崇拜的車輛,在個多小時內,來了個執法的交通警察,二話不說,挑了幾輛就手的,發了幾張違例泊車牛肉乾,急忙騎著鐵馬絕塵而去。被抄了牌當然憤憤不平,罰了款更是心有不甘,正因為交警的行徑在自己的心目中並沒有代表公義執法,而沒有阻塞交通的情形下卻無故受懲處並不公平。不過既然代表法律執法的阿Sir認為你觸犯了交通條例犯了法,星斗市民人在法律面前只好忍氣吞聲,乖乖付款息事寧人。細想那區區數百元的罰款可以得到甚麼正面的作用嗎?是要鼓勵我們把車子停在更沒有阻礙交通的地方,甚至不駛車嗎?抑或想有意要挑起我們的憤憤不平呢?再者,究竟車子泊在那裡個多小時,政府損失了甚麼?而那幾百塊錢又能賠償了政府甚麼呢?犯了的罪和的賠償風馬牛不相及的拉不上関係。自問是個極小心的駕駛者,奉公守法,做人處事亦處小心誠惶誠恐,膽少怕事,從來沒有走私漏稅,更絕對沒有意思犯官非,除了那次"違例"泊車之外。大家表面都是正直老實人,從社會的角度看來,我們當然沒有犯罪。從社會的角度,像大部份的人都是「良好巿民」,我們雖然沒有作奸犯科,也沒有案底,行事為人也沒有扺觸法律,無可指責「良民」一名也。但回心一想,但某種程度上的行為上,卻有不少的自私自利,漠不関心,違背良心,信口雌黃,口是心非,貪安逸樂,屯積居奇,遲到早退,倒行逆施,貪得無厭,暴飲暴食,為虎作倀,指鹿為馬,貪贜枉法,未有盡忠職守,當做的沒有做,不當做的反去做,也會有不少思想上的不潔,立心不良,厚此薄彼,貪婪虛偽,委過於人,狐假虎威,尸位素餐,驕傲自恃,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我可以隨口繼續下去,這些心態行為法律無法禁止,但人犯上了卻是輕鬆平常,不知不覺,也好像無傷大雅,因為沒有真正觸犯法律,在人性和法律的灰色地帶流連徘徊而習以為常。
雅1: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有云「勿以善少而不為,勿以惡少而為之」,因為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五十步笑百步的小惡,在至善聖潔的上帝的眼中都是大惡不赦的罪。情形就好像我們無論如何潔浄自己,都不能在手術室的標準下當作無菌的潔淨,除非我們跟從醫生的消毒程序,才可以在手術室的空間活動。在人的目光下,法律的要求下,許多灰色地帶的犯罪行為甚至可以被接納。未有行動的犯罪不能訴諸於法庭,憎恨人不可以當作謀殺,動淫念不算是強姦,貪念不等如偷竊,思想可以天馬行空,無遠乏屆,也不為人知,也不能繩之於法。但這些無人知曉的罪孽,思想上的不潔,只會受自己良知的譴責和無所不知的神的審判。犯罪的行為受法律的約束,但犯罪的意圖卻是無人可以知曉,只有神知道;犯罪的結果受法律的懲罰,但犯罪的意念卻只能受自己良心的譴責,和得罪了愛我們的神;
傳12:14「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我是個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自77年開始行醫,八九年開設自己的醫務所。自幼在教會的薰陶下成長,領受着神默默的看顧保守,事事如意,雖不至無災無難,卻往往柳暗花明,水到渠成。學業事業家庭,恩典祝福多而又多,懸壺濟世亦得到病人的愛戴,可算是事業有成。
我曾經擁有我們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物質的豐足上可以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名利相收,榮華富貴,加上自己也很懂得享受生命,有感活一輩子卻享受了別人三輩子的福樂,人生充滿豐盛。近年來更減輕了醫務所的工作,將精力發揮在神賜的其他恩賜造詣上,一時間園藝厨藝,詩詞繪畫,旅遊攝影,百花齊放,享受了不少神賞賜的屬世福樂,也不自覺當作這些都是神理所當然的供應。但是在世人眼中很不錯的成功人士,在神眼中卻是一等一的一個罪人。
出20:3,4「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我沒有好像路加福音裡的財主貪財,但我貪戀世上的知識學問,聲色犬馬,浮光掠影,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雕刻了不少無形的偶像,心中的驕傲和自恃逐漸取代了神的位置,自以為是遮擋了背後天父的榮耀,狐假虎威,這就是我的罪。但是祂不但沒有將或棄若撇履,反而藉著祂奇妙的計劃,將我從自以為是的驕傲自恃中拯救出來,並且重新使用作為祂傳福音的工人。
但在2010年初,在人生的高峯的時候,竟發現原來患上骨髓癌並誘發了極罕有又無法治癒的致命心臟病。從旁人看來豐盛的人生好像一下子從天上人間一下子墜落至「秋情那堪數,看院前零落春風幾度」的飄零境況,但實情並非如是,原來竟是一個轉機令我再次邂逅神,祂不只將病榻上的痛苦變成祝福,還更賜下新的恩賜,叫我每天享受著從祂而來盈溢的平安喜樂,令我已經豐盛的生命再添豐盛,讓我活出更豐盛的人生。
彼前5:5「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一向身體健康,刻苦耐勞,病發初期,幾乎一切如常,也無毫無明顯的徵狀,枉有豐富的醫學知識,且有幾位的心臟專科醫生的診治,又有無數的診斷科技的協助下,不過病因始終無法確診。就是如此拖拉躭擱延誤數月,病程開始惡化,但竟然在人力到了窮途末路之際,神卻讓關鍵的線索浮現,發現原來是患上嚴重的骨髓癌誘發又罕有又無法治愈的心臟病。一時病程豁然開朗,可幸未沒錯失分秒必爭的良機對症下藥。在間不容髮之間及時開始標靶治療,回想當時實在命懸一線,凶險非常。繼而進行骨髓移植,其間更曾引起抗藥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併發症,病情反覆時更數次在死亡幽谷中徘徊流連。
在藥物和惡疾的煎敖下,悉日那天不怕地不怕,克苦耐勞,好像無所不能的醫生,一下子變成體衰氣弱,舉步維艱的老弱殘兵。在苦難當中更令我體驗到人的卑微,若非神在掌管,平日輕而易舉的舉手投足原來都難若登天,平日自以為是的驕傲自恃盡化為謙卑順服。在治療的過程序當中,病程不乏反覆,神陪伴我幾度走過死蔭的幽谷,時而緊牽我手,拖帶保守,時而擁我入懷,抱我度過重重險阻,雖則危機四伏,但衪的同在給我無比的安慰,也讓我品嚐了和祂同行的甜美。原來在病榻中的痛苦,在某角度上不是受苦卻是和神親密接觸的甜蜜寶貴經驗,是個另類的祝福,將平日紙上談兵的謙卑信心仰望順服的理論,化一爐而共冶,在實踐上發揮得淋漓盡至,叫靈命更上一層樓。
在病榻百無聊賴的靜寂中,靈思不絕,我手寫我心,文章竟然膾炙人口,起了已生命影响生命的功效。期間篩選其中一部份,編製「病榻上的祝福」,和人分享主耶穌,無心插柳竟然極受歡迎,
原來這才是神要成就在我身上的一件奇事,特別交付指派我在病榻上的一件工作。更加奇妙的是,神再賜下新的恩賜,對於一個數十年來也未有執筆寫文章的人來說,竟然能夠能夠妙筆生花,而年來偶然開始無師自通的塗鴉之畫作,正好用作來點綴文字中平凡的篇幅,原來也是神洞悉先機的安排。患病的始末和祂要成就的,前後呼應配合得天衣無縫,原來就是神蹟一般的奇妙。如今站在各位面前的,外表也許和幾年前別無他樣,但奇妙的是神改變了我裡面的生命。
羅1:20-22,25,28-31「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他們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 ;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上帝的 、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人的罪原來就好比人自出娘胎,父母含辛茹苦,眠乾睡濕,將自己撫育成人,但如今卻不肯承認父母養育之恩,不知不存感激之心,甚至否定生為人子的事實。同樣道理,神照自己的形象做人,自從造天地以來,祂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沒有人見過祂,但藉著祂所造之物就可以知曉,叫人無可推諉。但是我們不獨不承認認識祂,不相信祂,也不感謝祂,甚至在思想行為上多行不義和祂不喜歡的事,心中也裝滿了各種的惡毒,虧缺了衪的榮耀,也得罪了神。
我們可以埋沒良心,不只未有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恩將仇報,甚至否定父母十月懷胎,撫我育我的功勞而不受良心譴責嗎?我們又可以忽視神創造世界,忘記照祂形象造我造你的事實,而多行不義,不只在行為上,更在思想上天天冒犯得罪祂而不內疚嗎?
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道德內心都有一定的標準,犯了罪,做了對不起人的事,多少會受良心譴責,而做錯了事,悔不當初,補救賠償損失,心底也有大概的準則。為所犯的罪後悔內疚的悔不當初回轉是一回事,但付出犯罪的贖價,賠償損失是另一回事,兩碼子的事不可以混為一談。是非黑白,是對或錯,社會都會有相同的準則,之於賠償,殺人填命,欠債還錢,以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乎都是一般可接受的觀念。欠債還錢, 金錢也許可以彌補損失, 不過還要算上機會成本才合理;至於殺人填命,填出的命不可以令失去的生命復生,而破碎心靈的創傷和刻骨銘心的精神肉體痛苦,都不可以用金錢或任何的方法來彌補。面對現實,接受懲處好像令犯罪的人如釋重負,但其實良知的譴責可以因刑罰而得到寬恕嗎?我們看見死囚帶著泰然自若的心態歩入刑塲,答笑而逝,但是付出生命和任何的代價真的真的可以逃避良心的譴責嗎?
羅6:23「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
只有面對自己的罪,向我們得罪了的神,承認自己的過犯,悔改回轉,負荊請罪才能消除我們的罪疚感。雖然「以牙還牙」或是「填人填命」好像公平,但實情卻是殺了人死一百次也不能補償別人的痛苦和自己良心的譴責。好比得罪了神的罪的代價就是是永死,任何的善行金錢都不足以賠償,交付不起就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求主耶穌用祂在十架上的死替我們付上贖價。
使16:30,31「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人的罪性沒有人的方法可以矯正,但我們的罪污卻可以靠著主耶穌的寶血可得以洗淨,我們的罪疚也只可以在神的憐憫中得著寬恕。法律的的懲處或是相對的善行並不可以抵消犯罪帶來的惡果,唯有是主耶穌的救恩可以將我們從罪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回歸到聖潔的天父的榮耀裡。「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3:23,24)。人為的賠償,法律的制裁是處理罪的消極方法;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和天父的寬恕是面對我們的罪孽積極的不二法門。
牢獄之苦,面壁思過,面對法律的懲處,表面是在某程度償還了犯罪後對某些人的傷害,至此我們稱之為法律的公平,但其實未有解決到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人內心的罪性才是罪的源頭,人性的軟弱才是罪的因由,心中的惡念才是罪的根本。認罪悔改回轉才是徹底解決方法,在神裡的認罪悔改才能夠真正解除自己良心的譴責,主耶穌的贖罪寶血才能真正洗淨我們的不義,在主裡的真正回轉才能夠有清潔的心, 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才可用祂無私的愛來回應神愛世人及主耶穌赦罪的恩典。
早前重看法國大文豪雨果「孤星涙」的電影版本,故事膾炙人口,令不少人禁不住灑下熱淚。其中的故事剖釋了法律的公平在神的大愛之間微妙的矛盾。故事的開始講述主角,那個為臥病在床飢餓的外甥偷了一口麵包的Valjean (亞桑),在嚐透了十九年的牢獄之苦後被假釋,不料在外面受竟著百般的歧視白眼和併棄而沒法翻身,不能再次正常地融入社會。在憤世愱俗的憤憤不平中,他以報復的心態,理直氣壯地偷走了在飢寒交逼中收留他的窮教士僅有的一套銀餐具而再次被捕。不料在盤問的過程中,慈悲愛主的教士不僅沒有指正他偷竊,反而將他沒有拿走餘下的一對銀燭台都一併送給他,更語重深長的解釋他已經用這些銀器從神處買贖了他的靈魂,又勸他好好使用這些財富作一個正直的人。在莫名其妙的百般思量中,他終於明白教士提醒他原來還有一個人人都擁有的靈魂和良知,更教曉他世界上有無私的愛和神的寬恕,於是他立志忘記過去的種種的恩怨和社會對他的不公,不悉破壞假釋令,改頭換面用教士送給他的錢重新開始新生活(He told me I have a soul)。無奈造物弄人,在千辛萬苦改過自新的新生活後成為小城的巿長後的亞桑重逢那鐡面無私的警長Javert,墨守成規督信法律公義的他千方百計的想把在假釋中潛逃的亞桑輯捕歸案。其時亞桑碰巧遇上苦命人Fontine,她逼於生計又要照顧小女兒,在走投無路中被迫墮入火坑最後更不幸患病,臨危托孤,亞桑義不容辭,推己及人的無私愛心一口應承收養了她的女兒Collete。在其後他多次逃脫Javert多方的追捕,並悉心用愛心將她撫養成人。Javert 的目的就是為伸張正義,以公正執法,不問情由決心想要將他置諸死地為快。時藉法國革命之初,君主獨裁,人心思變,社會動蕩,亞桑多次不惜冒生命危險來撮合Collette的終生幸福,最後更巧遇那個朝思夢想,對他恨之入骨,誓言要將他正法的Javert,不過今次角色互換,Javert 在暴亂中落入革命黨手中,生命危在旦夕,但在千鈞一髪之間,亞桑挺身而出,私下放他一條生路。但鏡頭一轉,命運之神安排亞桑在革命軍四散奔逃時之際又再次遇到Javert,今次輪到Javert拿著槍指著他認為罪無可恕的罪人,本來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他就地正法,以洩心頭之恨,但自以為是法律和正義化身的Javert,在他自以為是代表的法律的信念和自己的良心之間自相矛盾,無法想像得到為何他心目中卑劣的罪犯為何可以有如此崇高的操守,為何犯過罪的人可以以德報怨,為甚麼愛可以超越法律的正義,當其時理智和良知內外交煎,眼巴巴看著亞桑抱著Collete受傷的意中人一步一步的在他槍尖下離去。
身為罪犯亞桑的無私愛心和行為在公正嚴明的Javert的心目中無法有合理的解釋,他無法接受自己不履行職務盡忠職守將他繩之於法,卻又無法違背自己的良知向一個曾經把他在絕境放生,向他認定是"一日作賊,終生是賊"(once a thief, always a thief)的罪犯開槍,最後結果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作解脫。
雨果用故事將一個有理說不清,罪與罰的角度表逹得淋灕盡致。法律的公義,代表人的標準,盲目的追求而忘卻個中悔改比懲罰重要,回轉比補償難得,寛恕比以報復可貴,愛的行動比憎恨更勝一籌,神的愛超越了人的憤憤不平,憤世嫉俗,而升華至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更超越了人以為公正的法律。
悔改是內心思想的改變,回轉是相應的行為,真心承認自己的罪,得罪了神而領受主耶穌贖的救恩讓人從靈魂最深處回轉,解決法律懲處未能觸摸的心靈傷痕,讓人脫胎換骨有重新的開始重新上路。嶄新的生命,潔白無瑕的底藴,蔟新的人生。
人到矮牆下,誰敢不低頭,人在公平法律下俯首稱臣,其實並非是弱者所為。如果能夠看得到自己的缺欠不足,能夠承認自己的曾犯的過失,痛改前非,接受事實,勇敢面對,在悔改中有更生的勇氣,在失敗挫折後能夠不氣餒放棄,相反地重拾自信,甘心願意付出代價努力,再次重新站起來;在主的愛中,這些重獲新生的人,不單止不是弱者,反而是令人欽佩的強者。
名畫「最後的晚餐」描繪主耶穌在被賣之夜和衆門徒分嚐餅酒,據聞其中最重要的主角主耶穌和以區區三十両的銀子賣主的猶大的模特兒令畫家費煞思量,因為他要找尋世界上最良善和最醜惡的面容來作畫。幾經艱苦,在教堂的詩班員當中,他得償所願,找到一個小伙子面上有他認為最純真聖潔無邪美麗的面容,順利完成了主耶穌的那部份。但是最醜惡的猶大卻是無以為繼,結果就此擱筆,一竭就是十多二十年的光境。終於有一天無心插柳,踏破鐵鞋無覓處,無心在充斥著各種污穢勾當的陰暗的酒巴裡,他看見一張仿若集合了全世界的罪惡於一身的一張臉,人間的奸詐醜惡在眉目間一覧無遺。在他的丹青妙筆下完成猶太貪婪醜陋的面容後,一絲似曾相識的目光閃過他面前熱淚盈眶的雙眼,在電光火石間,畫家認出眼前人,仿然大悟,原來幾十年來的尋尋覓覓作為世間最聖潔和最醜惡的面容竟出自是相同的一個人的內心。
以前在政府服務,不時要診治「Correctional Service」轉介來的朋友,也不時獲派打理位處地牢的監管病房(custodial ward)。看到人的尊嚴權利因身份被不正常地踐踏或是盲目地抬舉,心中總不是味兒。身陷囹圄的人不只失去自由,連基本權利信用和尊嚴在那裡都一併失落了。人容易被「醫官」前「醫官」後的稱呼衝昏了頭腦,狐假虎威的天真得有時真的以為是高人一等,但撫心自問,在聖潔公義的神面前,坐在那邊的阿Sir沒有比你好,而你也沒有比我壞,因為我們都一樣在祂的標準裡面前一樣犯了同樣重罪的死囚。
親愛的朋友,當你明天起床,不妨對著鏡子端詳一下,「誠於中,形於外」,相由心生,小心看看鏡中人是何許人也,是個惡貫滿貫的帶罪之身,抑或受著良心譴責悔不當初的讖悔者,也許是個憤世嫉俗被社會遺忘的小人物,或者是被剝奪了尊嚴的人渣。是個自覺沒有罪的弱者,或是個勇敢面對現實誠心改過自新的強者?Javert "一日作賊,終生是賊"的想法誤解低估了人性,反而那善良的教士提醒亞桑他"還有靈魂"(has a soul)有若當頭棒喝的一般荒漠清泉,原來人可以從不堪回首中回轉,舊夢不需記,主耶穌已經用重價將我們從罪中贖回,贖價在十架上已經支付了,不過就在乎你接受不接受而矣。
各位,請你不要忘記「我沒有比你好,你也沒有比我壞」這句說話,在神眼中我們都是一等一的罪人,但更加要記住另一句我想送給你更有鼓勵性的說話「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every saint has a past 」(翻譯出來是每個罪人都可以有一個光明的前境,每個聖人都曾經有過不堪回首的往事)。這是主耶穌向每一個人的呼召,你和我,不管你是誰,好人壞人,都是一樣的罪人,但無一例外都可以藉著主耶穌並相信祂,罪得赦兔。簡單又直接,你願意接受嗎?
陳慧忠 17.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