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13

  • 「罪與罰」

     

    「罪與罰」新生會見證聚會

    雖然今天並非第一次接觸在服刑中的朋友,但是卻我第一次進入這個政府部門。以前這個部門統稱「監獄處」,現今改稱「懲教處」,但我卻偏愛英文「Correctional Service」,因為強調了「Correction」改正。改正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份。Trial and Error,嘗試,失敗再嘗試,犯錯後孜孜不倦的改正乃是成功之母。那天我有閒觀察一隻螞蟻在雨後的露台上趕路,遇上我的踏在地上的腳,它猶疑了一下,便向左走,料不到我另一隻腳就擱在那裡,唯有再接再勵,試了幾次,攀山涉水,排除萬難,終於找到出路。小學時做錯了算術題,最討厭老師要求改正,以為知道錯了甚麼便萬事皆休,因為知錯容易,但改正就要下一番苦功。但日後才領略老師的一番苦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改了小錯,才能避開大錯,原來知錯要能改才是真締,印象才深刻,對日後自己的成長,獲益良多。


    無從置議,今天坐在這裡的朋友,大部份都是在受著法律的懲處,因為在某一方面觸犯了我們社會上的普遍認為是一些所謂罪而在償還某形式的債。但在這裡不妨思考一下甚麼才算是犯罪?小時候趁媽媽不在家偷吃了糖果礶裡的一塊朱古力,抑或四野無人時在路旁撒了泡尿,又或者是拾遺不報,劫了銀行呢?究竟我們應該用甚麼作標準作為罪的定義?而犯了罪又該如何懲處才算是公平呢?媽媽似笑非笑輕輕打了小手一下作為對那小小的不老實作為懲戒,抑或送官究治才是正途呢?記得在那個星期天早上,教會的私家斜路旁一如既往泊滿了主日崇拜的車輛,在個多小時內,來了個執法的交通警察,二話不說,挑了幾輛就手的,發了幾張違例泊車牛肉乾,急忙騎著鐵馬絕塵而去。被抄了牌當然憤憤不平,罰了款更是心有不甘,正因為交警的行徑在自己的心目中並沒有代表公義執法,而沒有阻塞交通的情形下卻無故受懲處並不公平。不過既然代表法律執法的阿Sir認為你觸犯了交通條例犯了法,星斗市民人在法律面前只好忍氣吞聲,乖乖付款息事寧人。細想那區區數百元的罰款可以得到甚麼正面的作用嗎?是要鼓勵我們把車子停在更沒有阻礙交通的地方,甚至不駛車嗎?抑或想有意要挑起我們的憤憤不平呢?再者,究竟車子泊在那裡個多小時,政府損失了甚麼?而那幾百塊錢又能賠償了政府甚麼呢?犯了的罪和的賠償風馬牛不相及的拉不上関係。自問是個極小心的駕駛者,奉公守法,做人處事亦處小心誠惶誠恐,膽少怕事,從來沒有走私漏稅,更絕對沒有意思犯官非,除了那次"違例"泊車之外。大家表面都是正直老實人,從社會的角度看來,我們當然沒有犯罪。從社會的角度,像大部份的人都是「良好巿民」,我們雖然沒有作奸犯科,也沒有案底,行事為人也沒有扺觸法律,無可指責「良民」一名也。但回心一想,但某種程度上的行為上,卻有不少的自私自利,漠不関心,違背良心,信口雌黃,口是心非,貪安逸樂,屯積居奇,遲到早退,倒行逆施,貪得無厭,暴飲暴食,為虎作倀,指鹿為馬,貪贜枉法,未有盡忠職守,當做的沒有做,不當做的反去做,也會有不少思想上的不潔,立心不良,厚此薄彼,貪婪虛偽,委過於人,狐假虎威,尸位素餐,驕傲自恃,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我可以隨口繼續下去,這些心態行為法律無法禁止,但人犯上了卻是輕鬆平常,不知不覺,也好像無傷大雅,因為沒有真正觸犯法律,在人性和法律的灰色地帶流連徘徊而習以為常。

    雅1: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有云「勿以善少而不為,勿以惡少而為之」,因為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五十步笑百步的小惡,在至善聖潔的上帝的眼中都是大惡不赦的罪。情形就好像我們無論如何潔浄自己,都不能在手術室的標準下當作無菌的潔淨,除非我們跟從醫生的消毒程序,才可以在手術室的空間活動。在人的目光下,法律的要求下,許多灰色地帶的犯罪行為甚至可以被接納。未有行動的犯罪不能訴諸於法庭,憎恨人不可以當作謀殺,動淫念不算是強姦,貪念不等如偷竊,思想可以天馬行空,無遠乏屆,也不為人知,也不能繩之於法。但這些無人知曉的罪孽,思想上的不潔,只會受自己良知的譴責和無所不知的神的審判。犯罪的行為受法律的約束,但犯罪的意圖卻是無人可以知曉,只有神知道;犯罪的結果受法律的懲罰,但犯罪的意念卻只能受自己良心的譴責,和得罪了愛我們的神;

    傳12:14「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我是個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自77年開始行醫,八九年開設自己的醫務所。自幼在教會的薰陶下成長,領受着神默默的看顧保守,事事如意,雖不至無災無難,卻往往柳暗花明,水到渠成。學業事業家庭,恩典祝福多而又多,懸壺濟世亦得到病人的愛戴,可算是事業有成。

    我曾經擁有我們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物質的豐足上可以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名利相收,榮華富貴,加上自己也很懂得享受生命,有感活一輩子卻享受了別人三輩子的福樂,人生充滿豐盛。近年來更減輕了醫務所的工作,將精力發揮在神賜的其他恩賜造詣上,一時間園藝厨藝,詩詞繪畫,旅遊攝影,百花齊放,享受了不少神賞賜的屬世福樂,也不自覺當作這些都是神理所當然的供應。但是在世人眼中很不錯的成功人士,在神眼中卻是一等一的一個罪人。

    出20:3,4「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我沒有好像路加福音裡的財主貪財,但我貪戀世上的知識學問,聲色犬馬,浮光掠影,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雕刻了不少無形的偶像,心中的驕傲和自恃逐漸取代了神的位置,自以為是遮擋了背後天父的榮耀,狐假虎威,這就是我的罪。但是祂不但沒有將或棄若撇履,反而藉著祂奇妙的計劃,將我從自以為是的驕傲自恃中拯救出來,並且重新使用作為祂傳福音的工人。

    但在2010年初,在人生的高峯的時候,竟發現原來患上骨髓癌並誘發了極罕有又無法治癒的致命心臟病。從旁人看來豐盛的人生好像一下子從天上人間一下子墜落至「秋情那堪數,看院前零落春風幾度」的飄零境況,但實情並非如是,原來竟是一個轉機令我再次邂逅神,祂不只將病榻上的痛苦變成祝福,還更賜下新的恩賜,叫我每天享受著從祂而來盈溢的平安喜樂,令我已經豐盛的生命再添豐盛,讓我活出更豐盛的人生。

    彼前5:5「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一向身體健康,刻苦耐勞,病發初期,幾乎一切如常,也無毫無明顯的徵狀,枉有豐富的醫學知識,且有幾位的心臟專科醫生的診治,又有無數的診斷科技的協助下,不過病因始終無法確診。就是如此拖拉躭擱延誤數月,病程開始惡化,但竟然在人力到了窮途末路之際,神卻讓關鍵的線索浮現,發現原來是患上嚴重的骨髓癌誘發又罕有又無法治愈的心臟病。一時病程豁然開朗,可幸未沒錯失分秒必爭的良機對症下藥。在間不容髮之間及時開始標靶治療,回想當時實在命懸一線,凶險非常。繼而進行骨髓移植,其間更曾引起抗藥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併發症,病情反覆時更數次在死亡幽谷中徘徊流連。

    在藥物和惡疾的煎敖下,悉日那天不怕地不怕,克苦耐勞,好像無所不能的醫生,一下子變成體衰氣弱,舉步維艱的老弱殘兵。在苦難當中更令我體驗到人的卑微,若非神在掌管,平日輕而易舉的舉手投足原來都難若登天,平日自以為是的驕傲自恃盡化為謙卑順服。在治療的過程序當中,病程不乏反覆,神陪伴我幾度走過死蔭的幽谷,時而緊牽我手,拖帶保守,時而擁我入懷,抱我度過重重險阻,雖則危機四伏,但衪的同在給我無比的安慰,也讓我品嚐了和祂同行的甜美。原來在病榻中的痛苦,在某角度上不是受苦卻是和神親密接觸的甜蜜寶貴經驗,是個另類的祝福,將平日紙上談兵的謙卑信心仰望順服的理論,化一爐而共冶,在實踐上發揮得淋漓盡至,叫靈命更上一層樓。

    在病榻百無聊賴的靜寂中,靈思不絕,我手寫我心,文章竟然膾炙人口,起了已生命影响生命的功效。期間篩選其中一部份,編製「病榻上的祝福」,和人分享主耶穌,無心插柳竟然極受歡迎,

    原來這才是神要成就在我身上的一件奇事,特別交付指派我在病榻上的一件工作。更加奇妙的是,神再賜下新的恩賜,對於一個數十年來也未有執筆寫文章的人來說,竟然能夠能夠妙筆生花,而年來偶然開始無師自通的塗鴉之畫作,正好用作來點綴文字中平凡的篇幅,原來也是神洞悉先機的安排。患病的始末和祂要成就的,前後呼應配合得天衣無縫,原來就是神蹟一般的奇妙。如今站在各位面前的,外表也許和幾年前別無他樣,但奇妙的是神改變了我裡面的生命。

    羅1:20-22,25,28-31「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他們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 ;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上帝的 、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人的罪原來就好比人自出娘胎,父母含辛茹苦,眠乾睡濕,將自己撫育成人,但如今卻不肯承認父母養育之恩,不知不存感激之心,甚至否定生為人子的事實。同樣道理,神照自己的形象做人,自從造天地以來,祂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沒有人見過祂,但藉著祂所造之物就可以知曉,叫人無可推諉。但是我們不獨不承認認識祂,不相信祂,也不感謝祂,甚至在思想行為上多行不義和祂不喜歡的事,心中也裝滿了各種的惡毒,虧缺了衪的榮耀,也得罪了神。

    我們可以埋沒良心,不只未有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恩將仇報,甚至否定父母十月懷胎,撫我育我的功勞而不受良心譴責嗎?我們又可以忽視神創造世界,忘記照祂形象造我造你的事實,而多行不義,不只在行為上,更在思想上天天冒犯得罪祂而不內疚嗎?


    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道德內心都有一定的標準,犯了罪,做了對不起人的事,多少會受良心譴責,而做錯了事,悔不當初,補救賠償損失,心底也有大概的準則。為所犯的罪後悔內疚的悔不當初回轉是一回事,但付出犯罪的贖價,賠償損失是另一回事,兩碼子的事不可以混為一談。是非黑白,是對或錯,社會都會有相同的準則,之於賠償,殺人填命,欠債還錢,以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乎都是一般可接受的觀念。欠債還錢, 金錢也許可以彌補損失, 不過還要算上機會成本才合理;至於殺人填命,填出的命不可以令失去的生命復生,而破碎心靈的創傷和刻骨銘心的精神肉體痛苦,都不可以用金錢或任何的方法來彌補。面對現實,接受懲處好像令犯罪的人如釋重負,但其實良知的譴責可以因刑罰而得到寬恕嗎?我們看見死囚帶著泰然自若的心態歩入刑塲,答笑而逝,但是付出生命和任何的代價真的真的可以逃避良心的譴責嗎?

    羅6:23「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

    只有面對自己的罪,向我們得罪了的神,承認自己的過犯,悔改回轉,負荊請罪才能消除我們的罪疚感。雖然「以牙還牙」或是「填人填命」好像公平,但實情卻是殺了人死一百次也不能補償別人的痛苦和自己良心的譴責。好比得罪了神的罪的代價就是是永死,任何的善行金錢都不足以賠償,交付不起就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求主耶穌用祂在十架上的死替我們付上贖價。

    使16:30,31「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人的罪性沒有人的方法可以矯正,但我們的罪污卻可以靠著主耶穌的寶血可得以洗淨,我們的罪疚也只可以在神的憐憫中得著寬恕。法律的的懲處或是相對的善行並不可以抵消犯罪帶來的惡果,唯有是主耶穌的救恩可以將我們從罪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回歸到聖潔的天父的榮耀裡。「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3:23,24)。人為的賠償,法律的制裁是處理罪的消極方法;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和天父的寬恕是面對我們的罪孽積極的不二法門。

    牢獄之苦,面壁思過,面對法律的懲處,表面是在某程度償還了犯罪後對某些人的傷害,至此我們稱之為法律的公平,但其實未有解決到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人內心的罪性才是罪的源頭,人性的軟弱才是罪的因由,心中的惡念才是罪的根本。認罪悔改回轉才是徹底解決方法,在神裡的認罪悔改才能夠真正解除自己良心的譴責,主耶穌的贖罪寶血才能真正洗淨我們的不義,在主裡的真正回轉才能夠有清潔的心, 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才可用祂無私的愛來回應神愛世人及主耶穌赦罪的恩典。


    早前重看法國大文豪雨果「孤星涙」的電影版本,故事膾炙人口,令不少人禁不住灑下熱淚。其中的故事剖釋了法律的公平在神的大愛之間微妙的矛盾。故事的開始講述主角,那個為臥病在床飢餓的外甥偷了一口麵包的Valjean (亞桑),在嚐透了十九年的牢獄之苦後被假釋,不料在外面受竟著百般的歧視白眼和併棄而沒法翻身,不能再次正常地融入社會。在憤世愱俗的憤憤不平中,他以報復的心態,理直氣壯地偷走了在飢寒交逼中收留他的窮教士僅有的一套銀餐具而再次被捕。不料在盤問的過程中,慈悲愛主的教士不僅沒有指正他偷竊,反而將他沒有拿走餘下的一對銀燭台都一併送給他,更語重深長的解釋他已經用這些銀器從神處買贖了他的靈魂,又勸他好好使用這些財富作一個正直的人。在莫名其妙的百般思量中,他終於明白教士提醒他原來還有一個人人都擁有的靈魂和良知,更教曉他世界上有無私的愛和神的寬恕,於是他立志忘記過去的種種的恩怨和社會對他的不公,不悉破壞假釋令,改頭換面用教士送給他的錢重新開始新生活(He told me I have a soul)。無奈造物弄人,在千辛萬苦改過自新的新生活後成為小城的巿長後的亞桑重逢那鐡面無私的警長Javert,墨守成規督信法律公義的他千方百計的想把在假釋中潛逃的亞桑輯捕歸案。其時亞桑碰巧遇上苦命人Fontine,她逼於生計又要照顧小女兒,在走投無路中被迫墮入火坑最後更不幸患病,臨危托孤,亞桑義不容辭,推己及人的無私愛心一口應承收養了她的女兒Collete。在其後他多次逃脫Javert多方的追捕,並悉心用愛心將她撫養成人。Javert 的目的就是為伸張正義,以公正執法,不問情由決心想要將他置諸死地為快。時藉法國革命之初,君主獨裁,人心思變,社會動蕩,亞桑多次不惜冒生命危險來撮合Collette的終生幸福,最後更巧遇那個朝思夢想,對他恨之入骨,誓言要將他正法的Javert,不過今次角色互換,Javert 在暴亂中落入革命黨手中,生命危在旦夕,但在千鈞一髪之間,亞桑挺身而出,私下放他一條生路。但鏡頭一轉,命運之神安排亞桑在革命軍四散奔逃時之際又再次遇到Javert,今次輪到Javert拿著槍指著他認為罪無可恕的罪人,本來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他就地正法,以洩心頭之恨,但自以為是法律和正義化身的Javert,在他自以為是代表的法律的信念和自己的良心之間自相矛盾,無法想像得到為何他心目中卑劣的罪犯為何可以有如此崇高的操守,為何犯過罪的人可以以德報怨,為甚麼愛可以超越法律的正義,當其時理智和良知內外交煎,眼巴巴看著亞桑抱著Collete受傷的意中人一步一步的在他槍尖下離去。

    身為罪犯亞桑的無私愛心和行為在公正嚴明的Javert的心目中無法有合理的解釋,他無法接受自己不履行職務盡忠職守將他繩之於法,卻又無法違背自己的良知向一個曾經把他在絕境放生,向他認定是"一日作賊,終生是賊"(once a thief, always a thief)的罪犯開槍,最後結果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作解脫。

    雨果用故事將一個有理說不清,罪與罰的角度表逹得淋灕盡致。法律的公義,代表人的標準,盲目的追求而忘卻個中悔改比懲罰重要,回轉比補償難得,寛恕比以報復可貴,愛的行動比憎恨更勝一籌,神的愛超越了人的憤憤不平,憤世嫉俗,而升華至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更超越了人以為公正的法律。


    悔改是內心思想的改變,回轉是相應的行為,真心承認自己的罪,得罪了神而領受主耶穌贖的救恩讓人從靈魂最深處回轉,解決法律懲處未能觸摸的心靈傷痕,讓人脫胎換骨有重新的開始重新上路。嶄新的生命,潔白無瑕的底藴,蔟新的人生。

    人到矮牆下,誰敢不低頭,人在公平法律下俯首稱臣,其實並非是弱者所為。如果能夠看得到自己的缺欠不足,能夠承認自己的曾犯的過失,痛改前非,接受事實,勇敢面對,在悔改中有更生的勇氣,在失敗挫折後能夠不氣餒放棄,相反地重拾自信,甘心願意付出代價努力,再次重新站起來;在主的愛中,這些重獲新生的人,不單止不是弱者,反而是令人欽佩的強者。

    名畫「最後的晚餐」描繪主耶穌在被賣之夜和衆門徒分嚐餅酒,據聞其中最重要的主角主耶穌和以區區三十両的銀子賣主的猶大的模特兒令畫家費煞思量,因為他要找尋世界上最良善和最醜惡的面容來作畫。幾經艱苦,在教堂的詩班員當中,他得償所願,找到一個小伙子面上有他認為最純真聖潔無邪美麗的面容,順利完成了主耶穌的那部份。但是最醜惡的猶大卻是無以為繼,結果就此擱筆,一竭就是十多二十年的光境。終於有一天無心插柳,踏破鐵鞋無覓處,無心在充斥著各種污穢勾當的陰暗的酒巴裡,他看見一張仿若集合了全世界的罪惡於一身的一張臉,人間的奸詐醜惡在眉目間一覧無遺。在他的丹青妙筆下完成猶太貪婪醜陋的面容後,一絲似曾相識的目光閃過他面前熱淚盈眶的雙眼,在電光火石間,畫家認出眼前人,仿然大悟,原來幾十年來的尋尋覓覓作為世間最聖潔和最醜惡的面容竟出自是相同的一個人的內心。

    以前在政府服務,不時要診治「Correctional Service」轉介來的朋友,也不時獲派打理位處地牢的監管病房(custodial ward)。看到人的尊嚴權利因身份被不正常地踐踏或是盲目地抬舉,心中總不是味兒。身陷囹圄的人不只失去自由,連基本權利信用和尊嚴在那裡都一併失落了。人容易被「醫官」前「醫官」後的稱呼衝昏了頭腦,狐假虎威的天真得有時真的以為是高人一等,但撫心自問,在聖潔公義的神面前,坐在那邊的阿Sir沒有比你好,而你也沒有比我壞,因為我們都一樣在祂的標準裡面前一樣犯了同樣重罪的死囚。

    親愛的朋友,當你明天起床,不妨對著鏡子端詳一下,「誠於中,形於外」,相由心生,小心看看鏡中人是何許人也,是個惡貫滿貫的帶罪之身,抑或受著良心譴責悔不當初的讖悔者,也許是個憤世嫉俗被社會遺忘的小人物,或者是被剝奪了尊嚴的人渣。是個自覺沒有罪的弱者,或是個勇敢面對現實誠心改過自新的強者?Javert "一日作賊,終生是賊"的想法誤解低估了人性,反而那善良的教士提醒亞桑他"還有靈魂"(has a soul)有若當頭棒喝的一般荒漠清泉,原來人可以從不堪回首中回轉,舊夢不需記,主耶穌已經用重價將我們從罪中贖回,贖價在十架上已經支付了,不過就在乎你接受不接受而矣。

    各位,請你不要忘記「我沒有比你好,你也沒有比我壞」這句說話,在神眼中我們都是一等一的罪人,但更加要記住另一句我想送給你更有鼓勵性的說話「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every saint has a past 」(翻譯出來是每個罪人都可以有一個光明的前境,每個聖人都曾經有過不堪回首的往事)。這是主耶穌向每一個人的呼召,你和我,不管你是誰,好人壞人,都是一樣的罪人,但無一例外都可以藉著主耶穌並相信祂,罪得赦兔。簡單又直接,你願意接受嗎?

    陳慧忠 17.1.2013

  • 病患中的叮嚀

    「病患中的叮嚀」沙田醫院心靈新幹線福音聚會

    詩90:3, 4, 9, 10「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 又如夜間的一更。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 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 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2013年,剛過六十大壽,更嚐過新翁之喜的滋味,患病至今已有兩年多,回首在病榻上苦難中度日如年的日子,有如昨日黃花。今天曾經是遙不可及甚至沒有可能的希望,如今神所賜的生命氣息不獨是衪的恩典,更是用智慧數算的日子。神看千年如一日,又如夜更的一宿。人類的歷史在地球的存在中好比一個小時中的最後幾秒。兩年可算是一段不長也不短的時日,但比起囫圇吞棗營營苟苟,未有好好珍惜的數十寒暑相比,卻是無比的受用的滿有平安喜樂。如果以這賺來的兩年和在健康中預期可以多活的二十多載的壽數相比,當然數量上好像有極大有懸殊,但在一生中卻有如雲煙忽過;但如果更在人類的歷史和神自有永有的無限歳月中作比較,就有若白駒過隙,甚至連𣊬間也不及。所以人無須在苦難疾病中長嗟短歎壽數的長短而應該重視生命的質量。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細細品嚐神賜的每樣福樂,用心去付出愛和弟兄中最少的一個分享;生命長度的追求反而不及闊度的執着來得有智慧,俗世的榮華富貴也不可以和永恆的福氣財寶相提並論。


    疾病和任何一種苦難其實沒有分別都是改變生命的契機,主耶穌曾說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16:33),人生在世有苦難是不爭的事實,人沒法逃避,但我們能藉著苦難疾病的跘腳石化作踏腳石,重拾生命,靠著主耶穌可以得著永遠的生命。今次的經歷就好比由神操刀的一個精確屬靈手術,恰到好處的把之前心中的邪情惡慾,漠不関心,驕傲自恃,人際間的各種冷淡猜忌,疏離誤會,目中無神,不正確的價值觀念盡數切除,但卻不損一絲毫髪,在術中祂且為我再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上帝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 的靈。」 (詩51:10)。我曾經擁有我們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物質的豐足上可以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名利相收,榮華富貴,加上自己也很懂得享受生命,有感活一輩子卻享受了別人三輩子的福樂,人生充滿各樣豐盛和祈望。一早已經安排好在彼邦退休的一個背山面海的安樂窩,憧憬著每日讀書作畫聽音樂看歌劇電影,鑽研廚藝園藝考古天文地理,品嚐美酒佳餚,閒來周遊列國享受各地風土人情,直到”永遠",誰不知在2010年初,在人生一切順境的高峯時,竟然發現原來患上骨髓癌並誘發了極罕有又無法治癒的致命心臟病,滿有盼望的人生好像一下子從天上人間一下子墜落至「秋情那堪數,看院前零落春風幾度」的飄零境況。但實情卻並非如是,原來竟是一個契機令我再次邂逅神,祂不只將病榻上的痛苦變成祝福,更讓落空卻是虛幻的希望轉化成永恆的盼望。更匪夷所思的還更賜下新的恩賜,教我用文字和畫作作為工具,好叫我能成為祂可以使用的器皿來安慰那些同遭苦難的人。(「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林後1:6)。如果我告訴你這些畫作都是年來無師自通的塗鴉之作,或這些膾炙人口妙筆生花的文字出自一個四十年來從未執筆撰文疏懶之人的手筆,又或者這再版又再版並曾安慰了不少病患中靈魂的小冊子是出於一些無心插柳的意念,你看得到神在病榻上顯出的祝福嗎?

    如今體力也差不多恢復,唯獨是還有遙遙無期的檢查和特效藥的治療和復發的風險,加上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毛病,相信是神特意留下的幾根剌,提醒軟弱的人要謙卑順服。現在病後重作馮婦,但每星期只診症四個下午,早上讀書讀聖經寫文字繪畫,安排講見證傳福音,不單只醫治安慰病患的身體和心靈,勤作主工,更用智慧的心數算日子,為主燃燒生命;深深相信主必定為祂的工人預備需用的工具,那就是我們的生命氣息時日,以及屬世的一般享受和福樂。驟眼間看來骨髓癌復發的可能性無日無之,心律不正的隨時危險也是不爭的事實,但在主大能的保守中,不但有平安且有喜樂。在不知不覺在換藥不換湯下的情況下,剛才形容所憧憬的的退休生活,飄然而至,敬虔度日,而神既憐憫又慷慨的歸還所有一切我曾經以為理所當然擁有也曾失去的健康體力恩賜,榮華富貴。

    羅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箴17:22「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在病榻上信心無可避免地面對無情的考驗,自以為是的信心在病痛的試金石中虛有其表,平日瑯瑯上口對神的信心往往潰不成軍。當肚子痛,相信吃了相熟醫生開的藥會霍然而癒的信心是神的醫治抑或是醫生的妙手回春的果效,有時自己都未必弄得清楚。但實情不少的所謂信心其實情是源自過往的經驗。但如果患上的是惡名昭彰的不治癌症,沒有實質的療效把握,一腳踏了空,唯有全然倚靠也是看不到的天父,信心這時候才面對真正的考驗。神的醫治來自信心的功課,領受神的醫治有頼全然的信心和豁出去的生命,更在乎用神的角度來看疾病。如此來看,現今面對的也許不是真正的病,反而是著受罪惡綑綁的人生,以致無法進入永生才是致命的病。令人飽受煎敖的苦難反而是人生的一個轉機,而藉此神醫治了你屬靈的病,藉主耶穌的救恩賜你永恆的生命,這才是人生的終極醫治;而與此同時,在祂的眷顧憐憫下,也醫治肉身的疾病,那其實是額外的賞賜,也當然也是祂的醫治。藉著對神的信心,信得過祂會為我們預備最好的,用順服的信心領受,用平安和喜樂的盼望來面對一切,就是病榻上最有智慧的回應。

    在患病之初,經過的反覆的檢查和無可奈何的觀察再觀察,始終無法確定病因,就是如此拖拉躭擱延誤數月,及至在最後病情急轉直下,心想也許命不久矣,但在千鈞一發之間神讓関鍵性的線索浮現,於是在短短星期內確診,未有錯失間不容髪的治療機會。震撼性的"Multiple Myeloma 和 cardiac amyloidosis"在耳際嗡嗡作響,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醫學名詞,卻是陌生令人惶恐的不適。因此,在當時住院其間寫下了下面的文字,作為對自己的勸勉。「自我病症標簽化毒害污染自已的思想,因為標簽的目的不外是為了方便分類,以便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採取某種的處理方式,就好像自己在醫院的工作環境中是醫生的身份,別人便預算你會看病人,作診斷開藥,甚至認定你是澤心仁厚,無所不能。標簽越精細,功能作用就越清楚。但請明白,標簽和身份有所不同,標簽是為人為暫時的方便而設,是不固定的,也未必是完全精確,更不好是它連帶的implication 和 expectatation,很容易令人誤解,發生誤會。回想在病發初期,一切如在夢中,蒙在鼓裡,體內癌細胞肆虐,大腿骨內也有一個十厘米的大瘤,心臓發大功能衰退,但心理完全沒有病的意識,生活一切如常,甚至到愛爾蘭旅行,來了個環島之遊,期間攀山足水,好不快活;如今確診了骨髓癌,心理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處處謹慎小心,臥病在牀。請看這就是標簽效應。是誰說醫生一定是醫好病人的嗎?是否慢性氣管炎的病人就一定走路氣喘如牛的嗎?都不一定,預期的可能都是你以為的。如果你標簽自己是個失敗的人,你會沮喪,沒有信心,當然沒法成功,因為你以經接受了自己在任何事情上不會成功的概念了。但那是誰下的判斷定論,是你自己抑或是神?看看那是你自己為自己下了沒有證據的判詞,然後來個 self-fulfilling prophecy,很儍吧!你懼怕甚麼?是痛苦嗎?是死亡嗎?恐懼是FEAR,有趣的從某個角度看來是False Evidence Appearing Real,因為你害怕的都不一定會發生,但人人必有一死卻是事實,而且死在罪中就更是非同小可,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 (羅6:23)。神兒女的身份沒有任何外加的標籤,在神的愛和救恩裡充滿著平安和喜樂面對前路的盼望,且有各種美善的恩典,懷著信心,順服謙卑,踏出每一步,享受每一天,向著永生走過去。每個有基督徒身份的人都可以有這份福氣,在神的國度裡沒有,亦不需要標簽。Don’t let labelling demoralised your thoughts and spirit, to hell you go, "multiple myeloma ""cardiac amyloidosis" 10.7.2010」

    傳1:18「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 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路12:25 「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作、為甚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

    身彌絕症,枉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行醫經驗,常言「能醫不自醫」原來真的是所言非虛,平日芝麻綠豆的小毛病卻幻化成沉疴重疾,一向以來手到擒來的症侯會變得頑劣乖舛,體質也大不如前,本來日常輕鬆平常的體力活動,以至身體機能原來都並非理所當然。面對反常的生理病狀,以致希奇古怪的病徵,都令人明白到原來人實在渺小,平白所矝誇的恩賜和自以為是的能力其實都是在神的允許下的成就。人在浩瀚的宇宙世界中有若微塵,我們的存在有若浮雲,也好像一聲的歎息,任憑多大的努力都不能擁有或帶走甚麼,只有服膺在神的能力下才是出路。人在做,天在看,有美食佳餚卻需要有正常的胃口才可以享受得到,有舒適的床舖卻需要有健康的體魄才可以安睡,有最好的醫生最先進的藥物卻需要神的醫治才可以痊癒,肉體的痊癒卻需要神而來的平安才可以有喜樂,神才是那終極的揸Fit人。故此在病榻上我反常地沒有像許多人在互聯網中蒐集堆積如山的資料作參考,如實相告,其實一次也沒有,只憑昔日的醫學知識,對醫生的信任,常理的判斷和對神的絕對信心和順從,便輕身上路,泰然自若。

    提後1:7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路11:11「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

    有兩隻老鼠在廚房覓食時,不小心掉進載在大碗中的忌廉裡,第一隻害怕起來,不敢再輕舉妄動,更不敢再偷吃多一口忌廉,結果體力不支游不動,結果慘遭沒頂。但另一隻卻沒有放棄求生,不停的在忌廉中掙扎游動,把命豁出去,也拼命繼續吞吃美味的忌廉,結果奇蹟出現,忌廉在它的沒命的攪動下,慢慢凝結成牛油,老鼠在它孜孜不倦的求生欲望下逃出生天。這個故事說明這種絕不放棄絕不消極的求生態度在病榻苦難中其實有其積極意義,其中不在乎我們是否知道努力一定有成果,不知其然,也許更不知其所以然但憑信心知道只有神在我們恆切的禱告和努力中才能夠施行拯救醫治。


    多少時候,在病榻上模稜兩可的抉擇,卻往往卻是性命尤関,叫人如何適從?関鍵在原來在聖經裡早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做才適當。神既然已經賜給我們理智(sound mind)和作决定時剛強勇氣(brave)及仁愛(love)的心,在祂的掌管中當然毋須恐懼膽怯(FEAR)。其中的重點正是"We do our BEST,God do the REST",少信多做,多信少做,凡事隨緣,放開懷抱,率性而為,神當然知道甚麼對我最有益處,其他就只在乎自己的對祂的信靠而矣。倚賴自己自以為是自恃的智慧多做了,愁煩困擾便多,信靠倚賴神,祂便為我們安排更合適妥當的。一切處之泰然,待之以平常之心,順服忍耐,既來之則安之,用理性分析謀求對症下藥。毋懼死亡的生命盼望和信心順服的意志力,才是在病榻中尋找神醫治的智慧。

    早前在醫院覆診時冷眼旁觀人生百態, 給我一些啟示。升降機的門打開,魚貫進入的,中間有坐在輪椅上的病人,閉目養神,卻掩飾不了愁思滿面的心情,無助的謙卑,任人魚肉。旁邊推輪椅的親人,謙恭有禮,賣著人情,也許期待上天的回報,但眉宇間卻清楚的表明我不是病人,身份上高了一級。其他人等,有信首低眉,也有昂首闊步的,一眼便看得出出病人誰孰。後來進了個醫院大嬸,手裡拿著牌板,是信差之類的職份,搖身一變儼然成了交通督導員,倚在門邊,要你挪左一點,他又移後一些,面上說明他是沒有病的健康人,直是高人一等。最後來了個醫生,衆人都下意識地移開一下,冷峻又木無表情的臉上,有點俯視眾生的味道,不只沒有病,更是健康的化身,病魔的尅星的高傲。其實我是誰,在人的角度,人不斷因身份的改變而改變態度,小人得志,語無倫次,

    早前重看「the Doctor」那套電影,內容描述一個成功的心臓外科醫生患上咽喉癌的心路歷程。電影開始描述他在手術室施行手術的情況,說得誇張點就是他在"play God",說要光,頭上就有了光,說有音樂,耳邊便響起他喜愛的旋律。在手術室的小天地間,他就是的中心點,一舉手,一投足,萬千寵愛在一身。在病者眼中,他更媲美那掌控生命的造物主。在他心目中,手操生死之鑰匙,于取于攜,人生事事如意,無所不能,躊躇滿志,前途無限。劇中的主角在診治病人時高談闊論,輕鬆平常,以一派玩世不恭的態度面對別人的生死,肆無忌憚的拿病人的缺憾作笑柄。但當鏡頭一轉,角色互換,他高高在上的身份在病魔的手中逐漸消失,最後回轉成為一個在大醫院制度下忍氣吞聲普通病人,在冷漠無情愛理不理的醫院制度下接受診治。一方面為自己的生命掙扎求存,但另一方面在平日的驕傲自恃的虛浮表面下,重新尋找作為病人的尊嚴落腳點。昔日曾意氣風發的提點後軰工作還工作,公私分明,不必為病人付出感情,但當他在病房中的私隱被漠視,個人空間被人肆無忌憚的侵佔,甚至糊裡糊塗的被灌了腸,他開始明白人的尊嚴其實只是可能建立在脆弱的身分上面,不自覺的渴望再次依附在昔日的身分中以求被尊重。但制度將人性規範得身不由己,忙碌的耳鼻喉專家,木無表情面帶寒霜,對他伸出想握手的手視若無睹,只著他坐下檢查,三扒兩撥完成檢查,然後用冷冷的語氣宣告他生了腫瘤,接著安排翌日的活組織檢查,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沒有瑕疵,也不帶一絲感情,就好像維修一台機器的一樣冷漠。翌日按時入院,那平日前倨後恭的雜工直呼其名,要求他坐上病人的輪椅到病房,為了找回自己的一點尊嚴,他堅決拒絕制度下的輪椅,靠自已雙腳走進病房。在另一塲景,他坐在醫院電療部候診室乾等了半小時才知道要填好表格可以見醫生,自己的病人也在他的候診室乾等,心焦如焚。說明了原來一但不幸身為病人,就自動喪失了醫生頭上的光環,天神一下子從天堂墜落凡間,同時也失去平日享有凌駕制度上的特權。在制度中個人和人性和不再存在,管你是誰,坐在這裡的就是病人,病人就要守病人的規矩,一視同仁的沒有例外。當他的腫瘤未有如期的對電療有反應時,在絕望當中,他更發現原來別人更因為他是病人的身份而把他當成目不識丁的族類,不只剝奪了他對自已身體應有的主權,更在他沒有發言權的空間來改變他的生活,操控他的生命,美其名是在治療他的病,但實情卻是肉在枮板上,任人魚肉宰割一般的無可奈何。在主角參透了身份和人性的尊嚴的玄機後,電影的尾聲,他要求一衆醫生巡房時脫去代表權威的醫生袍,改穿上病服,身同感受一下病者被剝奪了的尊嚴,吃醫院餐,寓意和病人一視同仁,同甘共苦。親愛的朋友,你願意挪開惺惺作態擱在肩膊上象徵權威的聽筒,而真正用謙卑的心來聆聽你病人的心聲嗎?

    的而且確,人的心態不自覺的隨著身份而改變,但醫生和病人的身份亦非彼此排斥,水火不容的。從昔日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在世人目光中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幾乎無所不能的的醫生,一下子變成一個弱不禁風,擧歩維艱,手無縛鷄之力的病殍。在病榻上的無能為力,百味分陳,紊亂的身份,究竟在病患中的我是誰,坐在面前的好像健健康康的又是誰。還記得在病發初期,一切如常,甚麼徵狀也欠奉,期間還如期的跑了一趟愛爾蘭環島之旅,期間攀山涉水,如履平地,雄姿英發,其後竟然發現竟然已經是病入膏肓。究竟誰是病人?正在病中的,康復中的,未知有病的健康人,沉倫在罪中未找到主耶穌的罪人?得救無罪稱義的病人?醫病的醫生,在病中的醫生,不知自己身患絕症的醫生?醫生醫病人,患病的醫生醫病人,不知自已患病的醫生醫病人,病人醫生醫病人,病人醫靈命受損的醫生。服侍卑微的人往往不自覺的自抬身價,被服侍的,學識低下的往往就紓尊降貴的領受。用甚麼的心態來服侍對方,既在不在乎自己的身份,更不在乎對方的身份。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雅4:6)。醫者自以為是的謙卑和高傲的服侍,在病榻中的無能為力和力不從心中變得卑微,更轉化為真正的謙卑。「今日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是墳塲門前的對聨,病人今天面對自己的死亡,醫生也要每天面對同一樣的卻是別人的死亡,但有朝一日醫生也會成為病人,也要面對自己的死亡。現在又是醫生又是病人的身份和心態上交互相纏,其實只是自視過高的錯誤觀念作祟,放開執着自我,敞開懷抱,學效主耶穌的謙卑來服侍人,在神裡是祂兒女的身份永不改變,不亢不卑,醫生和病人的身份集於一身也能釋懷。

     

    曾診治一個哮喘病人,雖不至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但起碼晩上可睡好,原來他未有遵照忠告戒除煙癮,加上他自己性格報憂不報喜,似乎不太滿意進度。但他臨走前卻很認真的告訴我,他享受我和他診病的時光,令我受寵若驚,這也許是病人對醫者最恭維的讚美。這令我回想行醫多年,診症室中不時充斥著笑聲。無病呻吟之病固然可以一笑置之;多疑多慮,杞人憂天者也可以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藥可治之病當然是好消息,可以開懷一笑;甚至惡疾纏身,也可以是苦樂參半。甚至當我在病榻的痛苦當中,也不乏生活上的有趣小片段,苦中作樂,也可博紅顏一笑,調劑一下氣氛;還記得住院期間,以身穿大了幾碼的病服,左右手纏著點滴管子,在衆目睽睽的監控電視下用「鴨仔」小解左支右絀的尷尬片段,以娛探病的朋友,笑出眼涙。如此下來在診症期間,不時笑語盈腔,也不時笑話連篇,小毛病當然不藥而愈;遇上稍為複雜的病情,也不外是花點時間分析診斷,定下治療計劃,預計進度,談笑間,疑難雜症灰飛煙滅,往往病人甫出診症室,心情病情都好了一半,正是「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17:22)的最好例證。在侯診的病人不知就裡,不知葫蘆賣甚麼藥,到自己看醫生的十五二十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心情也不自覺的好將起來。

    喜樂的心源自對神完全的倚賴和信靠,更源自主耶穌無私的愛,化作行動作在弟兄中最少的一個身上。這些元素和診治病人的基礎心法不謀而合。病人需要的,不只是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藥物技術,其實除此之外,原來還需要愛的第二里路,人性的尊嚴,友伴的同行聆聽,和生命的盼望,並藉此領受身心靈的醫治。

    可12:30, 31「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関懷病人的出發點,都是遵守主耶穌愛人如己的命令,我們愛鄰舍,盡自己的能力,為有需要的包裹傷口,安慰憂傷,餵飽飢餓,和別人分享從神而來的憐憫人的愛,最後更可以分享對神的信心和主耶穌的救恩及永生的生命。需然各人的職分崗位未盡相同,但用心卻無分彼此,在身心社靈四方面,各展所長,活出主耶穌的樣式,讓人從你身上看見上帝。

    彌6: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在關心病人之前,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調較好自己的心態,本著從神而來無私的愛來關顧他們。但話雖如此,人性的軟弱就往往叫我們偏離正道。如今躺在你面前的,並不是一個粉雕玉剢,呵氣如蘭,善解人意的紅粉佳人,而是個鷄皮鶴髪,臭氣薰天,明頑不靈的糟老頭;知識水平各有不同,社會地位也廻異,厭惡的身體狀况令人在有意無意間,有分彼此,親疏有別。

    弗 6:7「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曾經滄海,了解到病人在不知不覺間亦會要求在平等的對立面交流。人基本上都需要被認同,尤其是當自己在病榻上,連身體最基本的機能,舉手投足的能力都需要別人服侍的時候,亦是個人尊嚴瀕於崩潰的臨界點,簡單的認同和平常心的服事都可以是事半功倍的破冰行動。一杯及時的暖水,幫忙餵一口飯,抹一把臉,跑跑腿,坐起躺下時幫扶的一把,私隱的尊重往往可以贏得無言的感激,恰到好處的身體接觸有時更勝過千言萬語的關心。而那個服事的機會往往俯拾即是,不在乎地位職能,就只在乎你當時在那裡和能不能夠用同理心來體貼病者的身體和心理的需要了。只要在神無私的愛裡,謙卑的服事,一切的都變得無需計較和那麼的自然而然。

    說得簡單直接,就是把病人看作和自己一樣的普通平常人,不只不標簽化,更要知道都是一樣是神所愛的創造,有同一樣的生理心理需要,七情六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朝君體也相同,將心比己,就不難將病人和自己放在同一陣缐之上,急病者之所急,用同理心大家共同面對困境,憂戚與共,並肩作戰。把握機會,在最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

    在主動安慰或提供幫忙之先,也許更重要的是聆聽。在病榻上的思緒,愁腸百結,剪不斷,理還亂,放不下的心頭大石,此恨綿綿無絕期。抑壓心頭的千言萬語,也許是前事不堪回首,又也許是憤憤不平的控訴,更有那沒有答案的謎思,一下子湧上心頭,每個人都需要別人認同,也需要傾訴的對象,素昩生平的可能是更合適的聆聽者。從另一方面來說,聆聽也可以是恢復病人重拾自尊和恢復自信的好方法,要讓別人知道你尊重他,有甚麼可以好得過耐心傾聽他自己心靈的需要。耹聽分享也同時是同行關心的表現,在耹聽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更了解到病人的需要作為提供進一步幫助的基礎。肉體的痛苦雖然顯而易見,但心靈的傷痛絕不可以等閒視之。

    在病榻上最難忍受的是不單止要單獨凝視死亡,反思生命,更要逼切地解決人從那裡來,將會往那裡去的何去何從。在面對痛苦苦難,前路茫茫之際;或在午夜夢迴,思前想後的前塵往事之時,為誰辛苦為誰忙?有誰知曉又有誰明白?管你昔日有多風光的日子,家財百萬,兒孫滿堂 ,病患中的疑惑擔憂都是要單獨面對,沒有友朋的同行,病榻上的苦路何等的孤單寂寞,沒有神的同在,死蔭幽谷蔭霾四佈的路上是何等的恐懼歧嶇。在拙作中不少朋友抬舉要我簽名留念,我多加上「願神時刻與你同在」這一句,因為人生最大的祝福和安慰就是能與全能全知全智的神同在和祂無所不能無微不至的保守。故此病榻上的最窩心的安慰就是親朋醫者無時無刻的同行,有若「7-11」的廣告"梗有一間喺咗近"24小時全天侯的在左在右能提供方便的安全感。在破碎的心和憂傷的靈旁邊無言陪伴,細心聆聽那心㡳的剖白,解答那不解的疑惑,一起的面對和感受身心的痛楚,認同人的渺小卑劣無奈,同心合意的禱告祈求父旨得成,用信心領受祂的醫治安慰,甚至一個電郵網址電話號碼都能代表那份「同行」的誠意,都是病患最受惠和感受到的的認同関懷和支持。


     常言「螻蟻尚且偷生」又曰「忍辱偷生」「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只要一息尚存,人生就有希望,是想當然不變的道理。人之所以能夠孜孜不倦的活下去,支持我們面對困難逆境其實就是對明天的盼望。剛創業的小老闆大清早就爬起床開始一天的拼搏勞動就是盼望業務可以蒸蒸日上;初為人母的夜深人靜時口無怨言的起來為嗷嗷待哺的初生兒換尿片餵奶,就是憧憬著孩子他日的長大成人;患病的人藥石亂投,身彌絕症的訪尋隱世名醫以至求神問卜的動力都是在乎那一線生機的盼望。故此我行醫的座右銘之一就是「never deprive patient of HOPE"(永遠不可以剝奪病人生存的盼望)。在病人眼中醫生往往被奉作神名,醫生的說話不時有若聖旨,而醫生自己亦在有意無意間自信爆棚手操生殺之權而不自知。實話實說,以乎無可厚非,但亦未必需要在顯示自己的權威下把病情說得斬釘截鐵的無望,握殺了那僅存的一線生機;反而給病人家人留有一線曙光希望,實在功德無量,況且,凡事皆有例外,承認自己的無知,卑微,把掌管人生命的主權交還給神。雖然病榻上人人渴望得到醫治,但醫治的結果未必是延展的生命而生命的質素也是同樣的重要,病人對治療的需要和醫生的目標有時也未盡相同,有時病榻上的尊嚴可能比沒有必要的延長的生命更得到認同。

    無從置議,我們在人的社會中生活就要認同社會的秩序。但制度只是維持秩序的規範,而指引更是制度中墨守成規的規條,在人性和指引中間卻存在著無限的彈性和空間,其間的人間情味関懷卻是指引無法釐定的範疇,人的愛心智慧同理心更是沒法用指引來規範。但是在不同情況下大大少少的指引是為懶散和尸位素餐的人而設計的,以保證起碼的服務水平,但指引在病人的個別需要方面便顯得捉襟見肘。在制度指引的保護罩下可以心安理得的掩耳盜鈴,大家按章工作,交足功課之餘便誤以為無可指責,於是有因濫用引至延長到半年開外的專科門診和磁共振的預約期,無謂的浪費資源以致要開平價有不良副作用的舊藥代替沒有副作用的新藥,為了數據著未有康復的病人提早出院,諸如此類,敷衍失責不合理的情況比比皆是。用愛心在可能的範圍內走主耶穌要求的第二里路,在制度巨輪下的灰色地帶,撥亂反正,發揮職份上能力所及的自由度,盡可能讓病人得到最恰當的醫治和最窩心的照顧。

     

    在行醫的生涯當中,我覺得其中最寶貴的得著之一,就是得以在最真誠的信任當中和病人交往。在病榻上,人被迫放棄固有的價值觀,也被迫放下虛假的面具來面對赤裸裸的自我,至此人性的軟弱表露無遺。在病榻上藉著和他們分享從神而來的愛,信心和盼望,讓他們飢渴的心靈透過你們看見上帝,重拾生命;也因為你們,讓他們將病榻上的咒詛轉化為祝福,成為獲得永恆生命的契機。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問我在病患中作為醫生的意義是甚麼?又也許在病榻上作為病人的意義又是甚麼?我可以告訴你我未必清楚,因為這些意義不可能建基於人的智慧和價值觀念上,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智慧來明白神創造世界的計劃和意義,但我有足夠的信心來領受祂為我計劃的,並且知道在祂安排我的生命當中,祂已經一直洞悉先機的為我預備一切,以致我的生命中各樣的目標都有其本身的意義和方向,而我需要的就只是一個謙卑的心和那豁出生命的信心。

     

    但是在面對我們的神和服侍我們的病人的崗位上,就在乎我們用謙卑的愛心,無私的奉獻上自己的所有,為的是要成就衪指派我們人生在世的工作和祂的計劃來榮耀衪。請容許我借用甘迺地總統在1961他的就職演辭來說明「「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我想請你留意,他要求美國國民一個心態上的改變,人民要謙卑的由下向上的對國家奉獻,來代替一貫人民當家作主由上而下理所當然對國家的愫求。

    同樣,我們在位高權重崗位上的主內們,以下是我作為醫生亦是病人在病患中的叮嚀:

    「my fellow doctors in Christ,ask not what the patient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patient。My brothers and sisters,fellow followers of the Christ, ask not what God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kingdom of God」。翻出來就是「各位的在主裏的醫生同袍,請不要問病人能給你提供甚麼好處(好像金錢利益好處,數據,榮耀,滿足感,社會明譽地位,関係,經驗自信,尊重,權力);但要問你能為病人做甚麼(醫治他的身體,安慰受傷心靈,改善生活質素環境,拯救失喪的靈魂?)。親愛的弟兄姊妹,請不要求求神賜予恩典和生命所需,但卻要求問神如何可以成就祂旨意,天國臨格,在地若天。」

    陳慧忠 16.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