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到減」的人生到「從減到加」的生命(海怡浸信會分享)
年事漸長,忽然有這麼的一天,也許是午夜夢迴,又可能是遇上甚麼事情,報紙上一則交通意外,一通訃文,朋友于歸之喜,又也許是同學的重聚聨歡會後,突然有感歳月不饒人,驚覺「Life stop giving things but start taking them away」(生命停止給予增添反開始回收付出),人生好像突然開始踏入另一個階段,從逐漸添加的人生踏入慢慢遞減的日子。但這是自然定律,好比拋上天空的物事,不論你多孔武有力,向上飛的球兒初則減速,到了頂點便不由分說的受地心吸力的影響回落,然後愈來愈快,最後墜回起點,毫無例外。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自幼庭訓教誨,傳統智慧,就學習將目光就放在「加」。長得高長得漂亮就代表好,考試求高分,賽跑要最快,多比少好,快好過慢,大比細好,高勝過矮,都是成功的代名詞,「寧生敗家子,莫生蠢鈍兒」,聰明當然比苯拙的優勝。但隨著時光流逝,除了身量長大外,能力也日漸増加,由年少氣盛 ,初生之犢不畏虎和世上無難事開始,無知地敢於挑戰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浪,而每個經歷都是増加人生經驗的功課,遭遇的挫折也増添了處世的智慧。慢慢發現短小精幹勝過大而無當,不少事情欲速則不達,慢工往往出細貨,吃得多就會滯,食無定時腸胃接受不來就要吐,貪心就未必有好結果,小巧玲瓏比粗眉大眼更可愛,溫婉的理直氣壯可比橫蠻無理的理屈辭窮會更得人心,溫柔得體比財大氣粗的處世之道更通達受用,溫馨提示比危言聳聽的規條輕可能更勝一籌。増添的聰明靈巧亦未必一定是正面的,不少犯罪天才也是聰明絕頂,「精歪咗」,就帶來窂獄之災。所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轄達如蘇東坡,在「洗兒詩」中亦嘅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兒子小時最喜歡無知的問我世界上甚麼最快,誰最大力等等,記得當時我回答他,一山還有一山高,最快最有能力是甚麼我不知道,也沒有止境,但我們要追求的是最合適,最好和最美善才是我們的目標。人生到某階段,著眼點不再是數量而是質量,不能無了期的加添卻要在有限中掌握遞減的智慧。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雜亂無章的數據再多也沒有意義,整理好條理就成為真正的學問,但諸般的學問知識就要用智慧來駕御,但人的智慧更加要在神的美善使用下才能發揮真正的意義。情況就好比品紅和學醫的過程,初期飢不擇食,甚麼也亂喝一通,甚麼醫書知識也試圖涉獵,是「加」的階段;過了些日子,面對酒海學海無涯,人生苦短有限,要精就要專,要掌握就要先學會選擇和放棄,是「減」的階段,最後得臻化境,貴價劣酒以及平價美酒不只分得出高下,但喝得出的更的是釀酒人的心意和神賜的陽光甘露,但享受卻可以無分彼此,秋色平分;又有若奇難雜症,如今在各種環境制肘下也能夠擲葉飛花的,揮灑自如。
從「加」的角度來看生活,數十年來人工收入倍增,口袋中的數字上看來數以倍計,擁有的房子亦増值了不少,但在銀紙貶值通貨膨脹的浪潮中,往往明加實減。反常現象電子產品電腦消費品愈來愈平,甚至「零」機價,但基本生活用品食物等卻愈來愈貴,茶餐廳的牛腩飯漲到七十元一碟老闆仍難逃結業的厄運,跰手胝足的勞力得不到應得的報酬,但有人卻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大宴親朋享用過百萬元一塊的松露菌。生活的質素每況愈下,手中現金的購買力就愈見有限,窮一生人的工作收入才僅僅可以購買一個數百呎的窩居斗室,且「有買襯手,蘇州過後無艇搭」。話雖如此,香港仍然是福地,反觀第三世界被剝削的勞工,一日的工資只有幾美元,每天經手製造出來的過千件的奧運紀念品就賣差不多十英鎊一件;他們血汗種出來的咖啡豆的收購價微薄得可恥,但在門庭若市的咖啡店卻以數十元一杯的價錢賣出;他們一生人擁有的一兩件T恤,我們在成衣連鎖店一百元已有三件,有人竟然買來當抹布用。但諷刺地,快樂指數和自殺率竟然反映這些三餐不繼,衣不蔽體,物資貧乏的落後地區人民,他們卻可能享受著比富裕社會相對滿足豐盛的精神生活,以至現在有人開始提倡另外一種的簡樸生活方式,以自給自足的務農,慢食的風氣,減少物質的欲求,以期回復物質的本身價值,來面對永無止境的訴求。因加得減,如此看來,未必沒有道理。「加」這個字,加上木字邊便為枷鎖的「枷」,人為了加添各樣的物質,作繭自縛,自作孽的將自己囚禁在自己創造的籠窂裡,何其諷刺。
表面字面上加是好,減是不好。加人工,添丁,增壽當然開心,反主折福減壽削福利,就大難臨頭。不過如果加辛添勞,年青時搏命搵錢來享受當然受用,但在晚年仍需搵錢駁命又作別論,苦不堪言,可見加減和數量不是問題的核心,而質量目的才是真諦。曾經照顧過一個在深切治療部久延殘喘的老人家,他豐厚的身家正是令他延長沒有意義沒有質素的生命又增加了病榻上苦不堪言的苦難的真正原因。醫生為病人切除疽壞的肢體和長了腫瘤的器官的例子比比皆是;棄車保帥是奕棋的一注妙著,更曾經發生過的忪人聽聞的真人真事,有人在渺無人煙的荒山野嶺遇到意外受困,手臂壓在翻側了的車子下面,最後利用手中僅有的一把小刀,成功為自己截肢而逃出生天的事跡。心理學硏究所得,中了彩票的幸運兒多半後來變後沒有先前的快樂,因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因加得減,得了錢卻失了快樂,得不償失。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有云「留財害子孫」亦是如此道理。相反「施比受更為有福」,捨了金錢財富,卻換來內心的平安喜樂,因減得加,是著數的買賣。加加減減,減減加加,因加得減,因減得加,明加實減,明減實加,甚麼是多,如何才算少,好像已經超越了實際的意義,好像是數字遊戲,也可以是文字的取巧,抑或是哲學上滿禪味的智慧?一滴水不可以分為半滴水,只可分成許多的一滴水,你不可以說你擁有很少水,因為你已擁有一滴水;一滴水加一滴仍然是一滴水,不能說你擁有許多水,因為你只擁有一滴水而矣。如果你有半杯水,你可以說你己經很富足因為你已經擁有半杯水,但同時亦可以說你很貧乏,因為杯子還有一半是空的,可見多少不是數量上的問題而是心態角度,心靈的滿足而矣。不明理的父親自私的想永遠擁有女兒,諸多無理批評準女婿以圖阻撓婚事,卻落得兩口子私奔的下塲,人財兩空;那邊廂,女兒出嫁,準外父心情忐忑,若有所失,其實想通了不止沒有丟失了女兒卻是平添了半個兒子。
神的智慧更是高深莫測,違反常規的。在兒子的結婚請柬上,我以神的數學為題,寫上了幾句勉勵的說話:”In the matrimonial bondage in God when He joins a man and a woman, Where one plus one is no longer two but still one in Him, Yet they share with Him in faith, the two are three, In Him, life burdens and worries minus, Where sorrows and sufferings divides, And joy and blessings multiples"。翻譯出來就是"在神的婚約中,祂配合一男一女,在祂裡面二人成為一體,一加一只等如一;但在兩人同心的仰望中,卻是三倍的分享。在祂裡面,人生的重擔和愁煩以減號來計算遞減,悲傷痛楚用除號來分擔,而喜樂和祝福用乘號來倍增"的而且確,在神𥚃面,我們使用非一般的數學來計算祂的愛,「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約一4:19),從祂而來的愛,從無到有,更像聚寶盤一樣愈分愈有,愈分愈多,不只不會愈分愈少,反而愈來愈豐盛。神和人的智慧往往背道而馳,正如窮寡婦的兩個小錢 (可12:42-44),奉主名的一杯涼水(太10:42),對弟兄中一個最小的関顧(太25:40),就最能討神的喜悅;謙卑像小孩子的,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太18:4),缺了令人跌倒的手腳眼睛的人進入永生,比手足健全丟在地獄裡的罪人更有福氣(太18:8)。最後,最令人費解的「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太10:39),將我們的短淺的目光導向放棄屬世的短暫生命來換取永恆榮耀的生命。
隨著時光的流逝,不知不覺間,體力由少年十五二十時的充沛旺盛慢慢流失,從與日俱增到停滯不前,到開始回落衰退。有人保養得宜,靠著各式各樣人工方法,染髪美白拉面皮,看表面皮光肉滑,頭髮鳥潤,但卻掩不住鬆弛下垂的肌膚,眉睄間的魚尾縐紋和遲緩的體態;藉著地獄式的運動養生,體力可能仍舊不錯,卻永遠不能再保持早年輕鬆平常能達到的馬拉松紀錄,人生逃不出自然的定律,其實一早已進入減退的階段。嘲諷地,血壓和膽固醇卻不減反加,嘲笑著我們衰退的體質。早些時友儕間流傳一首打油詩,戲言人到中年後陸續出現的跡象,已搏莞爾一笑。「一晚通宵唔捱得,兩腳冇力唔行得 ,三粒薬丸唔少得,四篤夜尿唔忍得,五更醒咗唔瞓得,六種骨痛要忍得,七樣凍品唔受得,八卦小氣唔激得,九屎垃圾唔捨得,十分鐘後唔記得。」。雖然歳月不饒人,努力保養的效果事倍功半,在年界不惑,時不我與之際,但人生的經驗智慧卻與日俱增,反是青春少艾羨慕的質素。還記得當年在英國倫敦深造時的一個晚上,帶同當時身段妙緲縧婀娜多姿的新婚妻子,週旋於一群世界知名的醫生當中,顧盼自豪,那時自己年資最淺,當時就情不自禁的對這些醫學界的翹楚仰慕得五體投地;但不解的是對方竟回報以無限的艷羨目光,百解得其解之後才明白青春無敵前途無限的歳月是年青人僅有,也是青春不再的人無法再次擁有的資產。如今角色互換,事業金錢無憂,再加多都有若浮雲糞土的沒有意義,無情減少了的日子才是最珍貴的,而在歳月消磨中纍積的財富閱歷經驗智慧卻是年輕人夢寐以求又無法一蹴即至的資產,在青春逐漸減退的人生中,又好像是一柱清泉,涓流不息。至此人生在從加到減的生命中前路茫茫,生命有限的遺憾中卻是無可奈何的茫然若失,人生有說不出的悲哀如果不是主耶穌給我們盼望和挑戰,「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太16:25,26)。生命原來是會因減得加,放棄一切自己擁有的,包括屬世的生命才是得真正永恆生命的竅門。一位主內的弟兄在分享了先前的打油詩後,即興寫了另一首作回應,如今我想轉送給大家特別是人到中年的弟兄姊妹:「一生勞苦竟為乜,兩腳伸直得個吉,三生有幸無法則,四圍亂撞問得失,五億身家留家室,六親法庭互對質,七孔生煙痛入骨,八個專科唔醫得,九死一生才屈膝,十架救恩永安逸。」
有言「錢雖不是萬能,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人無財不行,有錢使得鬼推磨,錢當然愈多愈好。有人說有了錢人生就有義意,這是金錢掛帥的香港和大陸的價值觀,其實也無可厚非。有了錢的確可以高人一等,不單止可以享受飛機頭等非一般的招呼服務,也可以坐在音樂廳大堂正中的對號位欣賞歌劇,飲用過萬一瓶的82年的Chateau Latour,吃過千元一克的白松露,買得到世界上最舒適的床,擁有最美麗的女人,安排最豪華的婚宴,住最寬敞設備齊全的豪宅,於是有人就窮一生之精力專心一志的増加自己口袋中的財富。有了錢但諷刺地竟然買不到甜蜜的睡眠,真正的愛情,朋友真摯的祝福,以及內心的安全感。說穿了其實金錢只能買到物質享受的假象,甚至不能確保買到快樂和安全感,短暫的歡愉後又是無限的失落甚至更多的欲望空虛愫求,直至泥足深陷。反而適得其反,在物欲的麻醉欲望中下因加得減的喪失了安全感。在營營苟苟追逐金錢的忙碌勞累中,不知不覺地失去生命中的各樣的美善和親情。情形就比若一點點的銀,塗在玻璃背面便成為一面鏡子,自此在銀子的反射中只會看到自己的面貌和私利,再也不能夠看到玻璃後面的其他人的需要了。如果說一向人生是以「加」為目的的話,增添財富未必可以令你擁有快樂,頂多是說成是可以達至是快樂的媒介,稍一不慎,弄巧反拙,因加得減,衆叛親離,夫妻反目,死命㧓著屬世的虛榮,而擁有的都是轉眼成空的虛幻,生命既沒有方向,沒有親情,也沒有真正的盼望,生命就為著自己的肚腹活命拼命工作狂抓,人生最後蒼白窮困得只剩下錢,最後好像路加福音為自己籌算的財主一樣,神取回他迷失了的靈魂,「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路12:16-21)。如果這是你現今的境況,趕快挪開蓋著你一雙眼睛令你對人間的苦痛,別人的需要視若無睹的一塊銀幣,送給弟兄中最少最有需要的一個;不再醉心於加添世俗的財寶,減省你生活所需,用從主而來的愛,與人分享,積攢永恆屬天的財產,天父必定因減得加的回報你。「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路6:38)
「加」的人生,驟眼看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名利相收,榮華富貴,一帆風順的人生的確是寫意快樂的泉源,金錢順境也無從置議的能帶給人生不少的歡樂。但快樂是一種隨著環境轉變的狀態,瞬息萬變。其實,這是心理學上明顯的現象,由逆境至順境,從差變好,少變多,人就快樂,反之人就不快樂。但人的本質,力爭上游,追求享受完美,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在當今社會的千般的誘惑中之逆水行舟,談何容易。屬世的快樂泉源似乎無窮無盡,但小心細看下卻令人心裡忐忑戚然,往日的歡愉的欲求,竟在不知不覺間悄悄地幻化成為一個無底深潭,貪得無厭地吞噬往日的各樣快樂元素,想要繼續尋歡作樂嗎?請多花精神時間金錢去滿足這貪婪的怪物的需索。及至快樂來到絕頂高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又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傾刻間霎然醒覺,以往林林種種的快樂途徑,不單止未能帶來如常的快感,反面隱隱出現了一種不能逆轉的挫敗感,期間更夾雜了一絲絲的擔子和壓逼。如此看來,快樂就像滿足毒癮的鴉片,永不厭足那片刻的極樂一樣;而尋找達至快樂的途徑也好像毒癮一樣,劑量愈來愈重才能過癮,但無奈在歡愉過後的空虛卻是有增無減,人不斷尋找快樂卻一再的在不盡的欲望痛苦中失望失落,於是人在追求以為應該是滿有快樂的享樂生活的當中最終便會適得其反的踏上沒有快樂只有空虛的不歸路。追求快樂而落得失望空虛,又是因加得減的一個例證。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生更不可能每天在増添福壽而更可能會發生的是往日纍積的俗世福樂在一下子便化作子虛烏有。人生無常,一生的積蓄辛勞和處心積慮的籌算可以在金融風暴下消失得無影無蹤,人的生命氣息亦可以在瞬間片時間消逝流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月圓月缺,一霎那遭逢災劫逆境,疾病苦難,更是人生在世無法逃避的命運。不加反減,人生至此應該如何自處?「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16:33)。但如斯的苦難亦可以是人生的轉捩點,在意氣風發之中的一記當頭棒喝,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調整人生的方向,獲得真正生命的契機。人只有在苦難當中才能體驗到自己的渺小無助,若非神在掌管,生命的脆弱就有若將殘的燈光和壓傷的蘆葦,更像天邊的一片浮雲,出現不些時便不見了,不留一丁點痕跡。詩篇中詩人問道「人算甚麼?」「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 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 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我們唯一可以作最積極的反是謙卑的求告神「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 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篇 90:9,10,12)。感恩的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而不是囫圇吞棗貪得無厭的虛度我們以為有無窮無盡的明天。原來在病榻上平日輕而易舉的舉手投足原來都難若登天,在苦難中平日的理所當然都是難能可貴的。至此自以為是的驕傲自恃盡化為謙卑順服。奇怪的是原來謙卑順服竟然是因減得加的達致喜樂平安的不二法門,令我想起音樂劇「Fiddler on the roof」中的快樂窮小子游說未來岳父懇求他把他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他時,竟然膽粗粗的陳述自己目前家徒四壁的好處"I have nothing to lose",(我一窮二白,窮得再沒有甚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失去),於是將來得到任何的東西都是額外的賺取,生活的毎一天都是外添的,生命的每個點滴都是額外的恩典,最微少最基本的都比一般的甜美,反常地一無所有的生命驟然變得比豐盛更豐盛,比有情飲水飽更勝一籌。患難令我們的健康財富能力生命謙卑地從零開始,一切不再是理所當然,舊事已過,從一貫遞増福樂到承受苦難時福楽遞減的過程中讓我們可以重新數算恩典,也讓我們重新品嚐其實已經非常豐盛的生命,回味當中的各種的福樂,重新經歷那些褪了色的喜樂。曾經滄海,昔日無窮無盡的欲望索求淡化為無欲無求,甘於平凡淡薄,只求得神的喜悅,體貼祂的旨意,行祂要成就的,盡心盡意盡力作祂無愧的工人,相信主必供應我們所需用的工具,那就是從祂而來的生命氣息時間恩賜和種種的福樂享受。從昔日的經驗,愛惜我們的天父從來未有撇棄祂的兒女,今日祂也必定繼續眷顧恩待,不過是用祂的方法,也可能是在適當的時機或使用隱藏的祝福,叫愛祂的人得益處而矣。只要信,不要怕,萬事在神掌管之中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有那釋然的平安和益處,勝過世界能提供的一切的安全感,而隨之而的喜樂,更是無尚的祝福。在患難中因減得加,更能夠體會到保羅在他腓立比書這喜樂的書信中的一句發人深省的雋語「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
「男人最怕入錯行,女人最怕嫁錯郎」,男人的職業工作,在某程度比若他的第二生命也不為過。曾經在上次分享中講過下面的說話:如果可以找到一樣自己的嗜好作為職業,人一生從此不需要再工作,一生受用。每天如果在工作中能夠做你最喜歡做的,人當然會任勞任怨,永不言倦。如果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睇錢分上的跪地餵豬乸,這樣每天的早出晚歸,實在是最沒有意義的人生。如果熱愛自己的職業,喜歡你工作的對象,欣賞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每天工作的成果就是最豐厚的回報。能在崗位上盡忠,甘心樂意的為別人走第二里路,在工作中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我們需用的,神必定加給我們。努力盡力工作,神必加添工作的回報和福樂。不少人窮一生的精力就是想做好他的一份工,慢慢看得見成績又看得到成果,可恨年事漸長,年界退休之年,後繼無人,年來纍積珍貴的經驗努力可能要付諸東流,甚能釋懷,之外更要籌算預備退休所需的,一直以來處心積慮的經營一腳踏了空,跟著更要在茫然的退休的空白中摸索,加的用不著,減的吃不消,如何是好? 路12:29-31「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 。如果信心養活不種也不收的麻雀和愛我們的天父知道我們活命所需,衪必看顧,那麼求祂的國和義就是我們退休的必需條件了。
我熱愛的工作,我也愛我的病人,因為不只能夠和病人交心,醫治身體的疾病,心中困惑愁煩,更能夠窺探他們靈魂的深處,行醫三十年,樂此不疲。患病期間體力不支被逼休假,但在病榻上也盡量把握機會透過電話為病人診症解決問題。如今重作馮婦,更將每個病人都看作是主耶穌,或是弟兄中最小的一個,也許更是穿破衣的天使來看待。診症之餘,他們更是安慰和傳福音的對象。在病榻上的領受,不單止令生命更踏實豐盛充滿盼望,而是更積極更有方向的為主工作。如今雖然體力已恢復九十,但卻安排每星期只診症四個下午,其他時間就花在讀書讀聖經作畫講見證的事情上,隨事隨在,為主安慰同在患難中的朋友。能夠明白瞭解神使用病榻的苦難來管教祂所愛惜的兒女,使我成為祂合用的器皿,亦叫我曉得體貼順服祂的旨意,用智慧的心來數算日子,在餘下的日子,為祂燃燒生命,並存留不朽壞的財寶在天上,是祂的恩上加恩,叫我已經很豐盛的的生命再添豐盛。從這個角度看來,目前在有限的體力中勝任的,非但不只是為主作工,更是在神裏蒙福的途徑,是難能可貴的機會,也是千金難求的福氣,又何需斤斤計較性質是工作與否,或拘泥於回報,當然也不存在甚麼是退休與甚麼是工作的疑惑了。
這樣看來,退休未必一定是減少工作,不少人退而不休,反而是面對退休和工作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人生的上半塲,前途無限,好像有無盡的青春歳月,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就比較清晰容易釐定,建立事業家庭,纍積知識財富;但在踏入人生的下半場,年屆退休之年,能夠在有生之年,尋求正確的人生義意卻是意義重大,至於其中的所謂工作與否可能只是達至人生目標的其中一塊踏腳石。若以人生比喻為球賽,如今的臨界點有若球賽的中塲休息,是時候回首前瞻。在踏進下半塲之前,部署策略,以求不再失分,反敗為勝,或是穩中求勝,謀求一個從減到加的得勝人生。如果在上半塲已經得分纍纍,勝券在握,下半塲就不妨調整戰略,賣弄一下球技,打半塲精彩的球賽,讓觀眾留下美好的回憶和印象。如果人生的上半塲營營苟苟,未有時間去認真思考這一生要怎樣度過,卻在時間的巨輪催逼下,匆匆上路,完成學業,成家立室,建立事業,積聚財富,還未有好好計劃已過了上半塲;甚至曾經在上半塲進退失據,混混噩噩,一切未如理想,那麼就要改變策略,較正方向,改弦逆轍,務求不再失分,穩中求勝。如果說人生上半塲是拚博努力,力爭上游,追逐功名,而下半塲應該另闢溪徑,追尋達成人生意義的一部份。神托付屬世的智慧聰明,恩賜能力,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兒孫滿堂,健康福壽,善行積德都好比數學上的"0",但無論擁有多少個"0",人生都沒有意義和盼望,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在有限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徒然。然而主耶穌就好比作是數學上的"1",擁有了,就賦予所有的"0"實際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就由一無所有的負數增值到擁有無限的生命的正數。在神的計劃中,你和我都是不可或缺,甚至我們尚未度一日的日子 ,祂的恩賜,向我們人生的託付其實都是已經在祂的籌算當中,人只有藉著主耶穌與神和好,回歸到神中並在衪的計劃中有份,人生才有方向和意義。我們的人生好比在拼圖遊戲中的一小片,表面看來可能陰暗平淡又毫不起眼,我們的崗位工作好像微不足道,一點也不討好,能力作用也好像可有可無,細看下更加好像有點殘缺不全,但萬事都互相效力,在神安排的恰巧中竟然發揮了不能取代的功用。人生之順或逆,原來都是神的計劃,目的就是要成就祂的大能。就只有順服在神的旨意下,倚靠盼望,使用神的恩賜託付來成就祂的工作,生命就變得有價值。
執筆之時剛好正是聖誕前夕的平安夜,聖誕是「加」的節日,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但其實「加」的目的卻是「減」的死亡作部署,因主耶穌降世為人的目的是為我們捨生,但在「減」的受苦節後卻是普世歡騰「加」的復活節,因為衪藉著死後復活將救世的恩典「加」在世人中間。有生才有死,有「減」的死亡才有「加」的永生生命。「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 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路2:14),平安夜是世人祈望添加歡樂平安的日子,但在世俗尋歡作樂的過程中,不少人樂極生悲,因加得減。其實,在這個紀念主耶穌降生的日子裡,以祂的愛化作實質的行動,將自己所擁有的與人分享,和別人分享主耶穌帶來永恆生命的福音,如此因「減」得「加」,自己反得到真正的平安喜樂和屬天的福份。
28.12.2012